超人氣諮商師的低成本溝通術
你曾經有過與人雞同鴨講的經驗嗎?抑或是主管交辦的工作事項表達不夠明確(或理解不足),於是不小心做了白工呢?
我們時常說某個人的口才很好,但這並不完全代表這個人的「溝通」能力很好,因為「溝通」這件事是雙向而非單向,並不是單純把話說出來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是要傳遞的對象能聽懂才算是達成初步的成果。
本書的作者告訴我們表達者必須要先有傳達的「熱情」,最好以「說故事」的方式引起聽者的共鳴來連結情感,並且在表達的同時也要適度地提出問題來傾聽對方的想法,再藉由觀察聽者的表情來判斷聽者如何看待自己?(或自己對聽者是否有偏見或刻板印象?)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同樣的一段表達由兩個人來傳遞,我們多半會傾向於信任較熟悉那一位的說法,因為彼此的情感連結較強,也相信彼此的溝通較無礙,這其中的差異就在於「情感的落差」。
而本書的作者即是要傳授我們如何在親近友人以外的職場或演講場合等用低成本的技巧讓聽者能懂得我們所想要表達的,並且能產生共鳴,進而達到去執行的最終目的。作者在書中點出溝通時常成效不彰的一大原因在於聽者根本沒有「意願」,當聽者一開始就對講者抱有不信任或排斥的狀況時,溝通便很難轉換成有效的行動,所以講者要如何讓聽者對自己產生「信賴」是非常重要的,而前提是講者必須要有正確的心態先去「尊重」聽者,我想這也是在職場溝通上很需要大家深思的,當主管與屬下的關係處於對立時,不只是想法會產生歧異,溝通不良的結果也會影響工作績效。
其實我認為這一套的溝通術適用於所有的人際關係,最好的驗證即是親子之間的溝通,光是用孩子能懂的方式讓他們明白就是第一步的考驗,還要使他們對我們的話語產生興趣且專心聆聽,讓他們感受到我們所傳遞的話語是有共同參與感的,當他們認為自己充分受到尊重以後才可能執行配合我們所想要達成的事情。想想也實在很有道理,當父母總是用權威的語氣喝令孩子該做什麼事的同時,我們不僅沒有讓他們產生情感上的連結,甚至誘發了排斥感,當孩子感受到這種不被尊重的情緒後,怎麼可能會心甘情願去執行父母的期望呢?當我們建立好不帶任何偏見的心態,並且把孩子當成一個「人」來做善意溝通,自然一切會水到渠成。
書中有許多詳細的溝通技巧及分析,主要是針對職場上的應對進退,不過我認為也適合給所有人參考,如何言簡意賅降低溝通所耗費的精氣神,不僅可以有效達成溝通的目的,也能贏得彼此的好心情呢!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