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独立思考
此文转自我的Substack频道,如果您觉得不错,可以订阅链接,我会每周发送一到两份newsletter,期待与您的交流。wangyuhui.substack.com
前段时间国内关于新闻学专业的争论吵得沸沸扬扬,其实从现实角度来看,国内大部分院校的新闻学专业确实很水。但是大部分争论都忽略了关键的一点,国内的文科教育(名校除外)基本都是被动灌输式,而不是培养学生主动挖掘知识的能力。而这就引申到一项重要的能力“独立思考”,英文中通常狭义称为critical thinking。本文并不是具体阐述技法(会做一些推荐),而是大致讲讲我对这种能力的思考。(我的这项能力也很菜,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什么是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其需要后天教育和培养。按照维基百科的定义,“是对事实、证据、观察结果和论据的分析以形成判断”。独立思考首先要学会质疑,面对这种标准答案,千万不要死记硬背,而是要发出疑问,它是怎么得出的?它在回答什么问题?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其它答案与解释?另外,还必须要认识到独立思考所遇的障碍,无论是外部的(权威、历史、传统)还是内部的(个人情感、个体经验),这些认知偏误会极大影响独立思考。据我观察,判断一个人有无基本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一个重要标准:区分事实(Fact)和观点(Opinion)。
事实:“太阳从东方升起” “我是独生子”
观点:“相信老祖宗的智慧,中医比西医好” “芒果奶茶最好喝”
为什么要独立思考
要想理解为什么我们拥有某物,通常情况下,一个很好的策略就是考虑没有它会怎样。那么,如果我们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我们会怎样呢?我们会迷信权威,很容易被别人的说辞洗脑;我们会掉入信息茧房中,每天在垃圾信息中徘徊却不自知。而这一切的后果就是我们失去了自身的判断力,任人割韭菜了。
经典案例:威尔逊·爱德华兹虚假新闻事件
如何独立思考
这是我本文的重点,学得并实践这种能力并不容易。我将自己日常的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优质信息源
接收到一个信息时,首先要查找源头,这个信息是真的吗?它是哪个机构发布的?还是转发的?这个机构是官方媒体还是市场媒体? 这个信息或报道有没有经过多方查核和交叉验证?除了事实核查能力,自己也应该学会寻找优质信息源,下面是我的简单推荐:
官方渠道:各大政府或官方机构网站(e.g. 中国国家统计局、美联储、UNESCO)
注意:官方数据也会造假,懂得都懂。
市场渠道:
1.数据库(e.g. Jstor、Statista、Our world in data)
多看英文数据库,少看中国知网这种。
2.智库(e.g. Brookings、Hoover institution、Pew Research Center)
每个智库背后都有金主,并有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诉求,不能盲目阅读。
3.市场化专业媒体(e.g. The New York Times,The Economist,The Atlantic)
市场化媒体都有自身的议程设置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一点在美国这种媒体自由化高度发达的国家尤为如此,可搜索“media bias chart”进行了解。
如果使用chrome或者edge浏览器,可以下载Nobias插件,可以快速了解到一家媒体、甚至某篇文章的倾向性、可信度。
4.优质公众号(分为专业媒体公众号和自媒体公众号,下面是我常看的一些公号:)
科普类:果壳、知识分子、量子学派、回形针(已被封)、大象公会(已被封)
商业财经类:智本社、财经十一人、虎嗅、36氪、晚点
人文历史类:信睿周报、小鸟与好奇心、东方历史评论(已被封)
科技前沿类:新智元、量子位、硅星人、机器之心
非虚构报道类:真实故事计划、正面连接、谷雨实验室
书评类:新京报书评周刊、上海书评、读书杂志、燕京书评
5.播客(现在大媒体会用播客形式进行事实报道,如纽约时报的the daily,其它大部分播客只是对一个热点或现象进行具体分析。)
去年做了份文档(会持续更新),里面有我平常听的播客。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bn87y08TY4mjqSsueaszoqUtR65RYtrmWt2sCu8c6pc/edit
2.高质量的论证
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学习中,我们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观点,每个高质量的观点都有自己的论证结构。我们以社科硬核书来举例,作者会提出一个或多个命题,而每个命题背后都会回答一个或多个问题(这叫问题意识,今后可以具体谈谈);每个命题(作者的论点)都需要论据来支撑,这个结构化的过程就是论证,学会论证的套路和方法,将有益于我们独立思考。演讲或者写作的本质就是说服别人或者激发思考,所以拆解这个套路有三部曲:
论证的结构是什么?
论证的质量怎么样?
如果质量不佳,换作是我该怎么提高论证的质量?
我这里主要讲如何评判论证的质量。有一个评价论证好坏的工具—ARG,指的是可接受性、相关性和充分性。一个论证必须同时满足了这三个标准,这个论证才是高质量的。
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 理由是可以被相信、被接受的。那么什么是可接受呢?
理由是客观的事实信息,应确保真实可信,比如:特朗普是总统。
理由是主观的观点,那应该是具有普遍共识的常识,或者得到专业领域内认可的专家研究。比如:特朗普是糟糕的总统。
错误案例:自由不能当饭吃。
相关性(relevance): 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存在关联。
举例:“如果没有中医,你祖宗十八代都死绝了。”
分析:中医和老祖宗寿命长并没有必要的联系,个案或者小样本也根本不能成为证据,那我还可以说,没有中医的话,老祖宗要是用上现代医学能多活好多年。
充分性(good ground): 论据要尽可能全面,考虑到多种情况,这里就不举例了。
3.要有好的外部环境
在一个崇尚理性和法律的文明社会中,独立思考是被推崇的良好品质,而在一个以人情世故为主要运转机制的社会中,独立思考是被压抑和稀缺的。因此,有一个营养更均衡、信息质量更高的外部环境非常重要。没有的话怎么办,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也在其中,如果目前出不去,国内一线城市可能好一点。
其它
推荐一些文章和书籍,关于具体的思考技法:
徐贲《明亮的对话》
奥萨·维克福什《另类事实》
David Kelley《The Art of Reasoning》
关于认知偏误的medium文章
Coursera课程:Introduction to Logic and Critical Thinking Specialization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