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独立思考

Stoner
·
·
IPFS
康德:启蒙就是让人有勇气去自己思考。(Dare to know!)

此文转自我的Substack频道,如果您觉得不错,可以订阅链接,我会每周发送一到两份newsletter,期待与您的交流。wangyuhui.substack.com

前段时间国内关于新闻学专业的争论吵得沸沸扬扬,其实从现实角度来看,国内大部分院校的新闻学专业确实很水。但是大部分争论都忽略了关键的一点,国内的文科教育(名校除外)基本都是被动灌输式,而不是培养学生主动挖掘知识的能力。而这就引申到一项重要的能力“独立思考”,英文中通常狭义称为critical thinking。本文并不是具体阐述技法(会做一些推荐),而是大致讲讲我对这种能力的思考。(我的这项能力也很菜,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什么是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其需要后天教育和培养。按照维基百科的定义,“是对事实、证据、观察结果和论据的分析以形成判断”。独立思考首先要学会质疑,面对这种标准答案,千万不要死记硬背,而是要发出疑问,它是怎么得出的?它在回答什么问题?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其它答案与解释?另外,还必须要认识到独立思考所遇的障碍,无论是外部的(权威、历史、传统)还是内部的(个人情感、个体经验),这些认知偏误会极大影响独立思考。据我观察,判断一个人有无基本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一个重要标准:区分事实(Fact)和观点(Opinion)。

事实:“太阳从东方升起” “我是独生子”

观点:“相信老祖宗的智慧,中医比西医好” “芒果奶茶最好喝”

为什么要独立思考

要想理解为什么我们拥有某物,通常情况下,一个很好的策略就是考虑没有它会怎样。那么,如果我们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我们会怎样呢?我们会迷信权威,很容易被别人的说辞洗脑;我们会掉入信息茧房中,每天在垃圾信息中徘徊却不自知。而这一切的后果就是我们失去了自身的判断力,任人割韭菜了。

经典案例威尔逊·爱德华兹虚假新闻事件

如何独立思考

这是我本文的重点,学得并实践这种能力并不容易。我将自己日常的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优质信息源

接收到一个信息时,首先要查找源头,这个信息是真的吗?它是哪个机构发布的?还是转发的?这个机构是官方媒体还是市场媒体? 这个信息或报道有没有经过多方查核和交叉验证?除了事实核查能力,自己也应该学会寻找优质信息源,下面是我的简单推荐:

官方渠道:各大政府或官方机构网站(e.g. 中国国家统计局美联储UNESCO

  • 注意:官方数据也会造假,懂得都懂。

市场渠道:

1.数据库(e.g. JstorStatistaOur world in data)

  • 多看英文数据库,少看中国知网这种。

2.智库(e.g. BrookingsHoover institutionPew Research Center

  • 每个智库背后都有金主,并有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诉求,不能盲目阅读。

3.市场化专业媒体(e.g. The New York TimesThe EconomistThe Atlantic

  • 市场化媒体都有自身的议程设置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一点在美国这种媒体自由化高度发达的国家尤为如此,可搜索“media bias chart”进行了解。

  • 如果使用chrome或者edge浏览器,可以下载Nobias插件,可以快速了解到一家媒体、甚至某篇文章的倾向性、可信度。

4.优质公众号(分为专业媒体公众号和自媒体公众号,下面是我常看的一些公号:)

  • 科普类:果壳、知识分子、量子学派、回形针(已被封)、大象公会(已被封)

  • 商业财经类:智本社、财经十一人、虎嗅、36氪、晚点

  • 人文历史类:信睿周报、小鸟与好奇心、东方历史评论(已被封)

  • 科技前沿类:新智元、量子位、硅星人、机器之心

  • 非虚构报道类:真实故事计划、正面连接、谷雨实验室

  • 书评类:新京报书评周刊、上海书评、读书杂志、燕京书评

5.播客(现在大媒体会用播客形式进行事实报道,如纽约时报的the daily,其它大部分播客只是对一个热点或现象进行具体分析。)

2.高质量的论证

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学习中,我们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观点,每个高质量的观点都有自己的论证结构。我们以社科硬核书来举例,作者会提出一个或多个命题,而每个命题背后都会回答一个或多个问题(这叫问题意识,今后可以具体谈谈);每个命题(作者的论点)都需要论据来支撑,这个结构化的过程就是论证,学会论证的套路和方法,将有益于我们独立思考。演讲或者写作的本质就是说服别人或者激发思考,所以拆解这个套路有三部曲:

  1. 论证的结构是什么?

  2. 论证的质量怎么样?

  3. 如果质量不佳,换作是我该怎么提高论证的质量?

我这里主要讲如何评判论证的质量。有一个评价论证好坏的工具—ARG,指的是可接受性、相关性和充分性。一个论证必须同时满足了这三个标准,这个论证才是高质量的。

  • 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 理由是可以被相信、被接受的。那么什么是可接受呢?

理由是客观的事实信息,应确保真实可信,比如:特朗普是总统。

理由是主观的观点,那应该是具有普遍共识的常识,或者得到专业领域内认可的专家研究。比如:特朗普是糟糕的总统。

错误案例:自由不能当饭吃。

  • 相关性(relevance): 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存在关联。

举例:“如果没有中医,你祖宗十八代都死绝了。”

分析:中医和老祖宗寿命长并没有必要的联系,个案或者小样本也根本不能成为证据,那我还可以说,没有中医的话,老祖宗要是用上现代医学能多活好多年。

  • 充分性(good ground): 论据要尽可能全面,考虑到多种情况,这里就不举例了。

3.要有好的外部环境

在一个崇尚理性和法律的文明社会中,独立思考是被推崇的良好品质,而在一个以人情世故为主要运转机制的社会中,独立思考是被压抑和稀缺的。因此,有一个营养更均衡、信息质量更高的外部环境非常重要。没有的话怎么办,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也在其中,如果目前出不去,国内一线城市可能好一点。

其它

推荐一些文章和书籍,关于具体的思考技法:

徐贲《明亮的对话》

奥萨·维克福什《另类事实》

David Kelley《The Art of Reasoning》

塔勒布的书和文章

关于认知偏误的medium文章

思方网:Critical thinking web

Coursera课程:Introduction to Logic and Critical Thinking Specialization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Stoner一个有梦想的废柴
  • 来自作者

巴以资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