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饑荒 —— 農夫吃不飽的真相

呂嘉俊
·
·
IPFS
·
受害的是世代耕作的農夫,家園以低價被強拍賣地,失去農田。跨國集團會以大型機器取代農夫,令他們變成無業遊民,即使聘請他們繼續耕作,但大部分剝削情況嚴重。工時長,收入低,農民為集團種植農作物,自己卻長期活在貧窮線下,溫飽成問題。
電影「新聞守護者」(Mr. Jones)中的 Gareth Jones 以獨立記者身份,寫實報道了烏克蘭大饑荒的真實情況;圖為電影劇照。

(原文刊載於*CUP媒體)

1933 年 2 月,史太林在一場公開演說中,引述了列寧名言:「不勞動者不得食。」那兩年,史太林為推動蘇聯急速工業化,要整個國家的農場配合,集體種植,目標是提高產量,大量出口穀物,賺取資金購買工業機械,同時希望世人相信共產主義的美好。

一個表面宏大的集體化計劃,結果導致烏克蘭大饑荒,數百萬人餓死。諷刺的是,當時烏克蘭農產量極大,是歐洲有名的糧倉,農夫為國家生產糧食,自己卻活生生飢餓而死,這是何等荒謬的事。

世代耕作的農夫,家園和農地被政府和跨國企業以低價收購,失去工作機會的農民,不少走上犯罪之路。

好些歷史學家分析當時「努力工作者卻不得食」的原因:史太林深信烏克蘭的農民匿藏農作物,並大大提高該地區徵收的數量。可憐農民出盡全力耕作,卻依然未能生產足夠穀物上繳政府,配給到的食物愈來愈少。史太林還實施護照制度,不讓烏克蘭的農夫逃到城市,更派出政治保安總局的探員,全力搜刮烏克蘭境內的穀糧。最後,當地農民餓得完全沒有氣力,只能吃狗吃馬,吃腐爛的薯仔,繼而吃老鼠麻雀,吃樹皮昆蟲,最後一個一個的死掉。

這是發生在 1933 年的悲劇,不是天災,是人禍。

過了接近 90 年後的今天,農民吃不飽,仍然天天發生。其中一個原因是落後國家不斷賣地,很多發展中國家法治不足,官商勾結嚴重,經常由貪污政府牽頭賣地,強行收地再賣給跨國集團經營農場工廠或開採資源。

受害的是世代耕作的農夫,家園以低價被強拍賣地,失去農田。跨國集團會以大型機器取代農夫,令他們變成無業遊民,即使聘請他們繼續耕作,但大部分剝削情況嚴重。工時長,收入低,農民為集團種植農作物,自己卻長期活在貧窮線下,溫飽成問題。很多犯罪集團看中這些農夫,丁點利誘便可操控飢餓的靈魂,本來樸實的農夫可在一夜之間成為罪犯,而背後可能與我們吃到的一棵入口蔬菜相關。

閱讀更多:呂嘉俊:烏克蘭饑荒 —— 農夫吃不飽的真相

呂嘉俊*CUP專欄
呂嘉俊Facebook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呂嘉俊傳媒人,前《飲食男女》執行編輯,字字研究所創辦人,同時經營出版和飲食主題書店。著有《好好吃飯》和《味緣香港》。試圖以歷史、哲學、經濟、政治分析飲食活動,大部分時間一無所獲。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當結婚餐廳變成金舖

跟白粥說再見

「港產」腐竹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