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朝鮮歐巴對澳門的印象

澳門學16號
·
(修改过)
·
IPFS
·
不知澳門讀者出外有沒有遇過一個情況:外地人問起你來自那裡,你回答澳門,然後對方一面疑惑...
作者:程偉恆(歷史學碩士)

不知澳門讀者出外有沒有遇過一個情況:外地人問起你來自那裡,你回答澳門,然後對方一面疑惑,很快你再補答鄰近香港,對方恍然大悟。

這個情況筆者遇過非常多次,仔細想想Google地圖上成千上萬的城市,鮮有幾個是真正認識,外地人不認識澳門好像也尋常不過。但曾幾何時,數千里外的朝鮮人即使沒有親到澳門,也知道澳門、認識澳門,這不尋常的故事似乎值得我們了解。

香港學者羅樂然就有發表研究,指出朝鮮曾利用東亞文化交流網絡來認識澳門,並產生了一些對澳門的印象。究竟朝鮮如何認識澳門?又產生那些印象?本文將根據羅樂然的研究為大家解答。

沒有Amazon的年代

假如今天你想知道一些關於澳門的基本資訊,只要打開手機,再輸入「澳門」二字,一瞬間便能知曉澳門一切。但對於數百年前的朝鮮居民來說,沒有手機,更沒有網絡,要如何認識數千里外的澳門?其實很簡單:翻書。

羅樂然在研究中舉了朝鮮士人李圭景為例,從他認識澳門的過程,我們可以知道數百年前的朝鮮人是如何認識澳門。

話說李圭景寫了一篇〈濠鏡墺門辨證說〉,此文引用了中國士人王士禛《池北偶談》(書中不少篇幅談及澳門)等著作,介紹澳門名字沿革、澳門地理、社會、華洋聚居等,嚴如編寫了一條「澳門」條目之維基百科。而李圭景之所以對澳門感到興趣,其一是因為被《池北偶談》所吸引。那李圭景又如何遇上《池北偶談》?

《池北偶谈》又名《石帆亭紀談》,為清代小說(Image: 搜狗百科)

須知道《池北偶談》是一本中國書籍,那個沒有Amazon的年代,一位朝鮮士人就算有錢,想必也不易買到。李圭景在文中沒有提及他是如何得手這麼多中國書籍,但羅樂然從他的家庭背景推測李是從家人手中獲得這些中國書籍。

李圭景祖父李德懋曾參與1778年「燕行使」,李德懋就是在中國的時候收購大量中國書籍。「燕行使」簡單來說就是朝鮮派往中國的使團,當時朝鮮是中國的藩屬國,每年都要派出使團到中國朝貢。使團來到中國後為了取得各種各樣的資訊,都會收集各種各樣的中國書籍,李德懋當然也不例外。所以,李圭景從祖父手中得到這些中國書籍,並透過大量閱讀,最終寫出介紹澳門的文章。

澳門的古代刻板印象

雖然大多外地人都不知道有一座城市叫澳門,就算知道也是充滿各種各樣的刻板印象。有一次,筆者前往北京旅遊,民宿老闆知道筆者是澳門人,便好奇探問筆者是否精通各種賭技...….。原來,老闆剛好看了一套電影,電影中有一個澳門賭場畫面,賭場內的人賭技神乎其神,令老闆誤以為澳門人都有一兩招賭技旁身。

現今資訊發達,老闆只要打開手機,就會知道電影誇張的劇情,但他也被電影所影響,遑論數百年前資訊相對貧乏的年代,朝鮮人對澳門自然也有刻板印象。

第一個刻板印象是外國船都是從澳門來的。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美國、法國等外國船來到朝鮮半島,造成丙寅洋擾辛末洋擾兩起與朝鮮發生衝突的事件,令朝鮮對外國船加倍留意,最後發現這些船不是從澳門出發,就是與澳門有密切經貿關係。

「丙寅洋擾」為1866年法國與朝鮮間的戰爭。那個年代繁盛的海上貿易亦導致東亞地區一連串的鎖國與宗教迫害事件(Image: WIKI)

由於朝鮮不希望有外國船到來,不只要求廣東官員遏止外國船駛到朝鮮水域,國王更寫國書給中國皇帝,請他杜絕外國船來朝鮮的機會。

第二個刻板印象是澳門等同天主教。南人派失勢後,認為學習天主教可以改革朝鮮,於是大力向朝鮮半島推廣天主教,朝鮮官方對此感到擔憂,並決定打壓天主教在朝鮮的發展。由於澳門與天主教淵源甚深,令朝鮮官方認為人們都是從澳門學習天主教教義。

事實上,歷史上真的有一位赫赫有名的朝鮮人在澳門學習神學,再回到朝鮮傳教,他就是朝鮮首位在地神父金大建(此人在澳門甚至有雕像紀念,關於他與澳門的故事,可看羅樂然另撰的文章)。

綜合兩個刻板印象,朝鮮似乎把澳門想成「西方反朝基地」,外國船利用澳門作為跳板侵擾朝鮮,又透過澳門向朝鮮散播「異端邪說」,朝鮮人(至少官方)對澳門的印象應是負面。

想不到數百年前的澳門也不能為外人留下一個好印象。直至今天,「黃賭毒」可能仍是澳門一大刻板印象,不知你對澳門的印象如何?歡迎留言大家討論討論。

#文章編數:5️⃣7️⃣

#Cover Photo: 《哲仁王后》劇照


【在帝國邊陲講故事】的故事 | 臉書專頁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澳門學16號澳門90後|社會科學碩士|財經媒體|澳門研究| 生活瑣事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岑浩輝的參選政綱說了什麼?(上)

FOODAY:WEB3 食評APP 初體驗

換個角度看澳門特首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