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 | Day 3 | 矛盾型依附

gerastos7
·
(修改过)
·
IPFS
·
後來,妳才發現這是真正的矛盾。妳在諮商關係中發現,那叫「矛盾型依附」:情感關係混亂,如同身處迷霧,妳經常感到空洞和匱乏,又似能自給自足。

  回顧前兩日,妳所書寫的內容可能更多是關於自己而不是家,但妳是家的一部份,或者,沒有妳在的地方,大概也不會有妳對家的概念。

  第三日要求妳書寫關係,就必須牽涉他人,與妳共在一個家的他人。自原生家庭的父親、母親和妹妹,到外緣的親戚關係,一直都是深刻又模糊的,忽遠又近的關係。

  在妳獨自離家到外地念書的時候,妳鮮少想起「家」,幾乎是父母主動給妳打電話。
  父親說:「妳都不會主動打電話回家嗎?」是父親以抱怨變相地向妳撒嬌。
  母親說:「多打電話回來關心爸爸。」是母親看見了父親的孤單,忘了自己。
  妹妹則和妳一樣是獨立的客體,她不會打電話給妳,但偶爾想起什麼,就會直接成為送給妳的禮物。是她向妳表達愛的方式。

  妳經常愧疚,在妳的生活裡他們總是淡出的,在某些關鍵時刻才會又回歸到家人的位置。妳不是報喜不報憂的類型,而是更糟糕的喜憂皆無音訊。非不得已,妳不會撥通家人的電話,妳似乎更習慣獨自一人,並與家人以電話保持聯繫的遠距離關係。

  而對於距離更遠的親戚,妳只有厭倦。沒來由地對這些親族關係感到厭倦。

  但其實無論是父母、妹妹和親戚,他們都待妳不差,在妳並不深刻的印象中,他們待妳是不差的。只是妳似乎總是無法與人建立起親密的關係,談何複雜?可回到那個小家,妳又與父母互動親密,彷彿那個疏離的妳不是真實的,妳對這樣的自己感到矛盾。

  後來,妳才發現這是真正的矛盾。妳在諮商關係中發現,那叫「矛盾型依附」:情感關係混亂,如同身處迷霧,妳經常感到空洞和匱乏,又似能自給自足。

  妳想起歌詞說:「不擁有就不怕失去了。」也許就是妳生活的樣態,是什麼促成了這樣的妳呢?和那些過於悲慘的案例相較之下,妳擁有一個健全的家庭,父母俱在且相對健康,家境並不算真正困難,至少唸得了書、吃得上飯,他們並不經常爭吵,甚至對妳和妹妹疼愛有加。但仔細一想,在妳成長過程中,父母又是實際缺席的,父親遠在他方,消息都是久久才能傳來一回;母親為養家,早出晚歸,妳只能看見半夜的她睡給電視看的模樣;妹妹也一樣獨立以至於妳們並不需要太過相依。

  後來再長大一些,就發現了更多秘密:偶爾父親放不下哪個親戚闖出的禍事,不得不「多管閒事」,看起來要比關心妳們還要更關心他們;偶爾母親對幫助父親那邊的親戚感到疲憊,且明明疲倦卻礙於所謂親情不得不接受的無奈……大大小小的「家務事」積累在妳的周圍,不真正涉及妳又對妳產生影響的那些事,讓妳成為這樣的人。

  於是妳矛盾:習慣不依賴,但內心深處又深刻依賴著父母;明白自己若倒下了,他們會接住妳,又深知自己不可能一直這麼傾頹著。是這樣的拉扯使妳立在原地,不前進也不後退,妳看得見、摸得著他們,但沒有擁抱的那種極不安穩的安全感。

  妳有時想起的他們是這樣的,有時是那樣的,深深厭惡又深愛著的家人。

  寫到這裡,可能要比前幾日更胡言亂語一些,妳想,這種複雜的情感並不是短短三十分鐘能夠說清的,也或許妳也根本未曾想要釐清,因為妳已經是妳了。

  或許,偶爾厭惡自己的姓字,卻未曾真正捨棄它,便是其中一種答案吧。

第三天( 6 月 5 日)
寫一段在家族裡,讓你百感交集、層次複雜的關係。
家族的複雜性,或許會為你的成長帶來許多層次的關係吧?比如愛、恨、纏繞在心頭,為你帶來光、為你帶來暗,又或縱横交錯,談談關係當中五味陳雜的感受。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gerastos7喜歡幾若斯托斯蟲,故以此為名。 / 執迷是她完美的陋習。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七日書 | Day 7 | 廟前

七日書
7 篇作品

七日書 | Day 6 | 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