癱瘓軍政府,We Want Democracy
本篇原始發表於2021年2月20日,政變後第20日
兩週的公民不服從運動,正在考驗緬甸民眾的耐力與團結,也因軍政府更強硬的執法,民眾與年輕Z世代如流水的彈性與創意,即將顛覆世界的看法。
同事在政變後問我,「翁山蘇姬不是執政很久了嗎?為什麼這麼隨便就被政變?」
「其實她執政不到五年,2016年才政權輪替,軍政府下台。」「台灣進入真正的民主體制,也是萬年國代下台與總統直選,台灣花了20幾年才到現在的狀態。」我回答。
就是李登輝→李登輝→陳水扁→又陳水扁→馬英九→又馬英九→蔡英文→又蔡英文
同事的專業是政治學與公共行政,但東南亞畢竟不是他的守備範圍。
2010年11月,當時的緬甸軍政府依《2008年憲法》,舉辦1962年奈溫將軍政變後的第一次上下議會與全國地方議會選舉,同月釋放翁山蘇姬。當時翁山蘇姬本人與她所屬的政黨-全國民主聯盟(以下簡稱「全民盟」)都未參加選舉,因此由軍政府所控制的「鞏固民主發展黨」大獲全勝,獲得兩院多數國會席次,進而由軍方代表的退役將領登盛(Thein Sein)當選總統。#這也是軍方的最後一次在選舉中獲勝
文人總統登盛於2011年結束鎖國統治,開放網路與社群媒體,放鬆出版審查與言論限制,緬甸大幅度向國際社會開放;而2015年的國會改選,翁山蘇姬與全民盟大勝,2016年政黨和平輪替,全民盟贏得總統選舉,翁山蘇姬以國務資政成為緬甸的實質領導人。
緬甸是不是一個公民意識不成熟社會,依舊仰賴魅力型領袖的國家?
這句話必須在2021年政變後重新思考。
過去5年,每次書寫「21世紀彬龍會議」與少數民族議題,翁山蘇姬與軍方的僵局,和難以釐清的少數民族爭議,總讓我掉入悲觀的思考,「緬甸社會要以多少時間建立廣泛而成熟的公民素養,來對抗暴力與軍方?」
很快吧?看看隔壁泰國,看看隔壁的隔壁馬來西亞,網路正在改變東南亞國家的人民。
東南亞的改變,讓自以為民主機制成熟的台灣,甚至美國,都必須重新思考自己的刻板概念。
台灣花了20幾年才到目前公開透明的民主體制;美國川普功過未定,拜登猶待期待,但短短數年加上新冠疫情,美國社會也正面臨嚴峻的考驗。
全面的不合作運動
2021年政變後的緬甸公民不合作運動,「Free our Leader」(釋放我們的領袖)的翁山蘇姬與總統溫敏照片,是抗議的主訴求之一,但「Reject Military Coup」(反對軍事政變)一直是貫穿運動的核心理念,而反對軍事政變的公民手段是「不與軍政府合作」,讓發動政變的軍政府癱瘓無法運作。
因此,第一波是醫護人員,第二波是大學教職員,接下來是銀行、鐵路與港口、電力公司職員、機場航管員,越來越多公務員加入,最後警察也加入不合作運動。但也讓公務員成為軍政府追捕的目標,或是脅迫公務員留在職位,停止罷工回去上班。
民眾聚集在被軍警追捕的醫生或公務員住處外,鼓譟抗議;坐在銀行門口,要求銀行高層停止脅迫職員繼續工作,或邀請公務員加入不合作運動。
緬甸政治犯援助協會表示,目前已有521人在政變後被捕入獄,包括政治人物、公務員與民眾。
2月18日,一名中士穿著軍服在蒙育瓦(Monywa)參加不合作運動,受到熱烈歡迎,他呼籲軍方思考是否真的保護人民和國家。而20日他的說明影片被放在緬甸國防部的Facebook上,表示自己是喝醉的狀態下前往。
值得注意的是,10個已經與政府簽署停火協議的少數民族武裝組織,19日透過視訊會議,支持緬甸各民族以和平手段抗議軍事政變,並討論政變後的緊急狀態,是否繼續和平進程與維持「停火協議」。
不合作運動的行動藝術
癱瘓交通,癱瘓城市,是仰光與曼德勒等大城的不合作手段之一。民眾將汽車引擎蓋打開,集體拋錨在街道上;腳踏車倒置馬路上,也一起集體拋錨。
民眾在馬路上標記「We Want Democracy」;音樂家在馬路上演奏;廚師在馬路上果雕;年輕人在馬路上演出行動劇;民眾撕破洋蔥碎袋,一粒一粒地撿拾癱瘓交通,警察在旁束手無策,無法干預「合法撿洋蔥」。
緬甸街道成為不合作運動的行動藝術舞台。
沒有人是萬眾矚目的風雲人物,因為每個人的遊行腳步,讓自己成為抗議行動者;每個人的手機與網路,讓自己成為報導者;每個人跟隨自己內心的民主理念,讓自己成為不合作運動中的領導,都是拒絕軍事獨裁的公民,而相同理念的人,走在一起。
就儘管被警棍毆打,被步槍指著頭,被補入獄中,但他們的心,讓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這些意識,在沒有網路的年代就已經存在,包括鎖國時期的反對派人士,包括1988民主運動的參與者。而2021年的網路世界,讓這些聲音傳得更遠,直到緬甸疆界與全世界。
不合作運動中,抗議的老者與年輕人一起舉起三指,那是經歷1962年政變、1988年民主運動、2007年袈裟革命、超過半世紀鎖國難熬的日子,在2021年成為悲苦祈禱的臉,「又要回到軍政府時期了嗎?」
軍政府可以用黑漆掩蓋、水柱沖掉馬路上「We want Democracy」標語,但永遠都無法從人民的心中抹去。無法抹去過去,無法掩飾當下,根本喬治歐威爾《一九八四》的現在進行式。
緬甸是不是公民意識不成熟的社會?依舊仰賴魅力型領袖的東南亞國家?
我認為,我們正在見證改變,而且是透過網路4G+的速度,在人心中改變。
然而,不會改變的是,拒絕回到軍人掌政的年代。
緬甸再也回不去了。
Photos and videos from RFA Burmese The Irrawaddy - Burmese Edition Myanmar Now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