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我說|起起落落落落落落才是人生——那段追尋認同的日子

聽你說
·
·
IPFS
·
「你的眼睛好深邃,你是原住民嗎?」眼睛大、五官深邃是我最大的特徵,像是一張身分證侷限我的存在,框架我的認同。​

作者:劉曉星​

我是誰?這些年我一直在找尋這問題的解答,回頭才發現答案就在我身上。​

​自幼,我的存在就迫使我要選擇一方認同,教育體制下種種學習障礙的標籤一張又一張貼到我的身上,我無法選擇我是誰,我已經被決定成為需要「被關懷」、「被補救」的新台灣之子。童年有許多時光在輔導室填寫許多題目的五點量表中度過,內容大致上是生活適應的問題,嫻熟答題的我,每瞟一眼就知道該填哪些答案。其實我很喜歡做題目,因為我可以離開教室一節課,回到教室又會被當英雄般採訪,那時的我並不知道我是「學習障礙的新臺灣之子」。​

海岸隔開了我的家,這裡、那裡,哪裡才是我的家?​

​隨著年紀增長,開始面臨友伴議題,女孩們的友情很脆弱,總是不堪一擊。小團體分分合合,終究輪到我成為那個被析出的細胞。女孩們說話總不留情面,「你媽叫ㄐㄧㄚㄒㄧㄥ,外勞會加薪嗎?」「你媽是不是叫瑪麗亞,有在用那個拖把嗎?」「菲律賓人滾回你的菲律賓。」這些尖銳的話語在我耳邊迴盪,成為我擺脫不了的夢魘,只記得那時候的我很難過。​

​以往認識新朋友我總是有自信的說:「我是菲律賓的混血兒。」一切從這都變了,我開始疑神疑鬼、戒慎恐懼,深怕做錯一丁點事情就會再迎來這樣的話語,那之後我再也不主動說我是混血兒了。​

​「你的眼睛好漂亮,我好喜歡你深邃的五官,你是混血兒嗎?」這是我第一次從女孩口中聽到對我的稱讚,原來我是這麼特別的嗎?「謝謝你。我是混血兒沒錯,媽媽是菲律賓人。」我開心地回覆她也介紹自己。因為這樣一句日常的對話,我發現我不用侷限我自己,不再害怕說出我是誰,因為我知道:我的存在值得被愛,我的身分值得被欣賞,我不再是那個只會被批評的人。​

​高三那年申請入學結果出爐,等待上大學日子的我,受到導師推薦報名新住民二代海外培力計畫,搭著新南向的順風車我第一次帶媽媽回菲律賓,回到那凝鍊我滿腹鄉愁的故鄉。​

​回家才發現這裡是家,是我的歸宿,不只是媽媽的家。那鄉愁化作熱淚,浸潤彼此的初見,淋濕那個當下。那菲律賓的生活悠閒、樸實,一切如此令人嚮往,只消一周,便足以讓人徹底迷戀。沒有任何一個詞彙比「人情味」更能詮釋這裡的一切。​

​與此同時,許久沒浮出問題又出現了——我是誰?​

那些在身上揮之不去的標籤

為了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回台灣後我參加很多新住民二代的活動,想要尋找關於這個問題的線索,二代論壇、二代培力營、二代工作坊……參加一大堆活動的我開始空虛,我好像成為一個「行動廣告」——新南向小尖兵的行動廣告。我更加疑惑了,我到底是誰?於是我開始推辭所有公開場合沉澱自己。無意間認識了更多新二代,看見他們的故事後,我回頭看自己的故事,最後我終於找到那個答案了。​

​各位好,我是曉星,我是新住民二代,是台灣人也是菲律賓人。​

​我不再把自己放入特定框架侷限自己,這一切都是我生命的部分,全部加總起來才是完整的我。我就是我。​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聽你說Listener 移民工法律暨公共衛生諮詢平台 ➤ https://listener-together.org/ ➤ https://www.facebook.com/listener.together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實習日誌|賴冠伶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

實習日誌|李依靜 中正大學政治學系

聽你說專欄|從排斥到接受自己身分的轉折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