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政】“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可谁是“我们”?

醒前消息 Le Rêve Lucide
·
·
IPFS
面对同样的题目,发达地区的城市中学生早就已经把生成式 AI 玩溜了,不发达地区的小镇做题家对生成式 AI 几乎一无所知,那答案很明显,小镇做题家不属于这里的“我们”。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今年更是号称人工智能首次登上高考作文题(新课标 I 卷),各路高考专家大谈该题如何紧扣社会热点,如何鼓励思辨,如何价值导向云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如果我是考生,应该能一眼看出出题人的意图是让你对“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回答“否”,接着是花式论证为什么答案是“否”,也就是对“问题”这个词开刀,什么科技是一把双刃剑,随着科技发展人类会有更多的问题出现,这些熟悉的陈词滥调大概可以信手拈来。可是“人工智能”是什么?为什么题目里要提这么个东西?

不要误会,这并不是说现在的我不知道什么是人工智能,但如果让我回到小镇做题家的状态,我能知道吗?新课标 I 卷适用的省份既有江苏、浙江、广东这些发达地区,也有河南、河北、安徽这些产出小镇做题家的不发达地区。当年我还在上高中时,学校不允许带智能手机(虽然有少数同学私底下偷偷带),只能用老人机和家人联系,每周只放一天假,高三一年的假期更是寥寥无几,基本就是和社会隔绝的状态,一心在学校刷题。现在我母校的高中生与我当年别无二致,而引爆本轮人工智能热潮的生成式 AI“ChatGPT”发布于 22 年 11 月,国内对标的生成式 AI“文心一言”发布于去年 3 月,小镇做题家有多大可能在高考之前接触到它们?如果接触不到它们,不知道它们是什么东西,也就不知道生成式 AI 会产生“幻觉”这件事,在写高考作文时只能套用“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模板,会不会最后只能得到一个平庸的分数?

来源:https://x.com/VeroFess/status/1798940760903192705

此时再回头看题目,就会发现题目极其讽刺:“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可谁是“我们”?如果面对同样的题目,发达地区的城市中学生早就已经把生成式 AI 玩溜了,不发达地区的小镇做题家对生成式 AI 几乎一无所知,每天只能刷题和背万能作文模板,那答案很明显,小镇做题家不属于这里的“我们”——表面上看不管是城市中学生还是小镇做题家都是考生,但小镇做题家早在上考场之前就先被出题人所属的发达地区给踢出去了。

写到这里,字数已经达到高考作文的要求了,但不妨想得再远一些。长期以来人类社会对科技都有一种乐观主义情绪,认为科技的发展可以解决很多社会问题。就拿互联网来说,自由、开放和共享被视为互联网的精神,早期的互联网先驱相信互联网能够促进信息流通,缩小知识鸿沟,即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人群在知识上的不平等。理想很美满,但现在我们都知道了,互联网非但没有缩小知识鸿沟,反而创造了数字鸿沟。什么自由、开放和共享,哪有圈地为王流量至上吸引人?如果说欧美的互联网还没那么过分,中国的互联网已经变成了无数个互不联通的“封建王国”平台。每个热门平台都在千方百计圈养用户,用算法向用户轰炸各种吸引眼球的低级刺激、垃圾信息,培养用户的成瘾性,以增加平台流量。想找到有价值的信息,要么你要先培养信息素养,懂得如何沙里淘金,要么你就得多花钱,即所谓的“知识付费”,结果当然是让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人越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科技从来都没法脱离社会,运用科技的是人,且往往是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在主导科技,那么既有的社会结构就很容易复刻在科技产品的应用上。互联网如是,智能手机如是,人工智能亦如是。即使经过今年高考作文题这件事,小镇做题家的家长和学校突然意识到要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于是允许他们使用智能手机,他们也并不会自动获得信息素养,很可能拿到手机就用来“原神启动”或者沉迷在抖音的罐头笑声里。就算是想注册使用生成式 AI,他们也不知道方法,很容易误入歧途到一些套壳 ChatGPT 或国产生成式 AI 的 APP 上,给他们充钱或转发分享以换取对话次数。与此同时,发达地区的中学生早就习惯使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帮助学习,会熟练翻墙使用 ChatGPT 并学习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课,能用 AI 帮助自己完成任务。至于参加什么科技创新大赛或者成为小红书上的网红中学生,那就更没有小镇做题家的份。当然,上面的假设已经过于乐观,更可能的情况是,今年高考之后,小镇做题家依然不被允许使用智能手机,只是老师在给学生备考的时候增加预先总结好的社会热点方面的知识和素材模板,继续搞老一套刷题背诵方法,以期望明年高考不会再被作文题背刺。

难道小镇做题家就活该只能这么刷题?当然不是,这是当下中国贫富分化、社会分层的一个缩影。当发达地区的中学生享受大量优质资源时,不发达地区的小镇做题家只能为争抢为数不多的资源而打破头恶性竞争内卷,成功者能保证不让自己阶级下滑,失败者则是进入前途未卜的地狱。至于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格局,那就是个更大的问题了。

说到问题,题目中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上一段中提到的是不是问题?当然是,但我猜这不是出题人想的那个问题。这个问题能不能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那里得到答案?我试着问了一下 ChatGPT,它给出了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奖学金和资助计划、教育改革、社会合作参与等措施,可是谁来执行呢?鉴于人类社会处在贫富差距最严重的时刻,底层正在系统性地被上层放弃,就算人工智能给出了答案,也照样解决不了问题。


作者:ConsLibSoc

封面由 AI Midjourney 生成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醒前消息 Le Rêve Lucide抑圧された意識が表出するという意味では、ネットも夢も似ていると思わない?——『パプリカ』 推特/X:https://twitter.com/LeResverLucide 乳齿象:https://alive.bar/@LeReveLucide TG 频道:https://t.me/LeReveLucide 投稿邮箱:LeReveLucide@proton.me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键政】
12 篇作品
【文艺】
9 篇作品

【文艺】非必要不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