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oisseur系列:如影隨形~青白瓷/影青之美】
本系列均透過Google Arts and Culture開放資源的援引進行中國古器物之品鑒心得分享
如影隨形~話影青
一個盛極一時,廣泛流傳的品類,不僅會在陶瓷史上拔尖挺立,也會有亙古不絕的迴響,這篇談一個清雅的品類~青白瓷/影青。
江西省的景德鎮是中國的瓷都,不僅是元明清官窯廠所在,燒製過著名的青花、彩瓷等品類。其實早在北宋初年時,就曾仿燒過定窯白瓷,而其中景德鎮地區的湖田窯跟珠山窯,更是生產青白瓷的重要窯口。
青白瓷品類是指胎骨的白度很高,但披覆上去的釉層卻會在比較厚的地方,隱現著淡淡的青色,青、白相映成趣,也因此,青白瓷另外有著很詩意的名字,叫做「影青」、「映青」或是「隱青」,英文名稱為「Qingbai」、「Bluish White」。
這樣的高雅品類仍是在宋代才能成就此藝術品類,因為在宋瓷藝術表現上,未經節制的感官刺激,並不是藝術創作的目的,宋瓷藝術是要去引領感官在空白中伸展流轉,在空白中淺嚐如影隨形的輕彩驚喜。而青白瓷就是這種瓷藝的極高成就,那白地子上的色彩,淡淡的、柔柔的,像是一條條在雪地上游移的涓滴細流,淺泛起淡青色的細膩紋路。
青白瓷這種敘情詩意會在宋代大量出現,其實並不讓人意外,像是豐美的色彩就在宋代繪畫中,淨化為意境淡遠的水墨,而宋瓷也讓極簡單的單色釉有了最豐富的色彩想像,讓形而下的器物昇華成一種精神,汝窯、官窯、定窯以及青白瓷,都是表現這種純粹美學的名品。
青白瓷要燒的好,有三個必備條件。
一個是胎骨的白度要高,一個是半透明的釉色要白中泛青,另一個是要有刻劃花或者是印花圖紋。
如果比較景德鎮在元代時期的影青產品,很明顯看到此項瓷品藝術、技術、品味的衰退。
在宋代諸多窯口,白瓷燒造的最好的是定窯跟景德鎮窯。特別是景德鎮窯,它在北宋初年的時候,開始仿燒定窯瓷器,一些燒得極好的產品俗稱為「南定」,它很驕傲的與河北的定窯南北並稱,甚至於這裡有些被稱為「粉定」的瓷器,白度比真正的定窯牙白還要高。其白瓷產品不僅是元代青花瓷的基礎,到了明代更是元代尚白的工藝基礎上,燒製出著名的甜白器。
可見景德鎮窯胎釉的精緻細白是無庸置疑的,可以說是聚足了製作青白瓷的基本條件,此外,景德鎮窯青白瓷跟定窯一樣,器壁薄而均勻,在逆光下,雪白的胎質呈半透明狀,可以看得出有很高的玻化程度,現在隨著鏡頭繼續看下去,會看到釉面上有刻劃花的紋路,這些低凹下去的地方,會累積比較厚的釉層,因此釉的透明度就比較差,白中泛青的釉汁也會順著釉厚的地方,顯現出柔美的青色來,並且與瑩白的胎釉共起著裝飾之美。
在成書於南宋時代的【陶記】這本書裡面,有這麼一段話:「江、湖、川、廣,器尚青白出於鎮之窯者也。」如果我們參照現在的考古發掘資料,會發現除了有江西省南豐的白舍跟吉安的吉州窯之外,大多都是集中在,廣東跟福建兩個省份。在廣東的以潮安窯跟西村窯為主,在福建的知名窯址則多達十八處,其中以德化窯的產品最負盛名,其他的地區像是廣西的中和窯、城關窯、嶺峒窯以及安徽的繁昌窯等等,也都有燒造青白瓷的紀錄。
後記:
其實此篇寫來在Google Arts and Culture數位典藏資料的引用上感覺到明顯不足,所以寫完不是很舒坦,這也是外求西方世界資源去查詢亞洲東方文化藝術內容的困擾。特別是影青這種非官窯或精品的小品類。真正宋代影青精品不多,所找到的多是元代的影青/青白瓷器。所以也放幾個國外博物館所藏的元代影青/青白瓷器。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