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台灣燈會在高雄:一個市民的參與紀錄🏮
過年後的幾天,日子清淡無味,時間慢速播放。也許是在逃避假期所剩無幾的懊惱,我整天提不起勁,以睡覺消磨時間,日正當中失眠。我習慣透過計畫遏止無力感蔓延,於是預約了燈會的展演活動,想替自己打起精神。
學期尚未結束時(我在台北讀書),我就透過網路報導、戶外廣告等得知今年燈會的消息,這是我第一次在燈會開始前就注意到相關資訊。打開官網後吸引我的有:網頁開場動畫與介面、「愛河灣 / 衛武營雙主場」、「Line綁定的燈會碼系統」以及「動態展演」。
流暢的官網體驗和作品介紹讓我對燈會充滿期待,更讓我興奮的是,這次居然將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的「FUTURE VISION LAB」半球體投影空間搬到衛武營的草地上!去年錯過了在台北的體驗機會,想著這次不能再錯過,於是立刻預約了一場。同時也預約了特別為燈會在愛河灣搭建的「大港虎橋」。
今年前前後後總共逛了四次燈會!(過年真的很閒)以下是一些紀錄和觀察。
衛武營
動線規劃、「FUTURE VISION LAB」
本來二月四日預約了一場「FUTURE VISION LAB」,不過家裡突然來了客人,加上抵達後花了一些時間才找到作品位置,最後沒能趕上演出,只和家人隨興地逛了西半邊的會場。
其實出發前我有研究過地圖,希望能確實地把感興趣的作品都看過,但園區很大,裡面的小徑彎彎曲曲,要一直注意方位有點吃力。我認為衛武營本來就是一個大且開放的園區,若想盡可能利用不同的地形和空間(如大草坪、人造湖面等),勢必要將作品分散在各處,也很難要求觀眾遵循動線參觀。主辦方其實有將作品分成「藝湛人燈區」、「生態圈燈區」、「未來遊燈區」等等好幾類,但在觀賞的過程中並不特別覺得作品有明顯的主題上的差異。
二月八日我一個人前往會場,終於看到了!這次共有八個新媒體藝術家的作品,每一場放映的都不同。我預約的是手繪動畫《夜遊》,故事從一個失眠的夜晚開始,帶觀眾探索城市街景和山林,我特別喜歡下雨的場景。投影的校正非常精密,觀影過程中不會明顯感受到眼前的螢幕是半球體,只覺得被畫面和聲音完整包覆起來。
播映是二十分鐘前開始報到,五分鐘前開放候補。看完《夜遊》後我意猶未盡,於是緊接著去排下一場《On Earth Series》的候補。這個作品以不斷變化的自然景象為背景,同時也出現球體與方框的立體動畫,彷彿在進行電玩遊戲,畫面能無限循環般療癒。
《武營晚點名》島嶼記憶·光舟劇場
兩個會場各自有定時的燈光秀,在硬體、技術和內容上的亮點各有所不同。《武營晚點名》以衛武營建築本體作為畫布,投影細緻的燈光。最讓我驚豔的是利用建築中階梯廣場的部分,設置月亮和側躺的人形的舞台設計。而在整個活動規劃的意義上,衛武營作為表演場館,也連結了新春系列展演,使得燈會活動更加豐富。
愛河灣
大港虎橋、光啟愛河灣
我預約的是5:40的時段,從光榮碼頭走到真愛碼頭(單向)的時候太陽正下山,可以在橋上看到夕陽餘暉和流行音樂中心建築群、港灣風景相互輝映。過橋之後我們在快閃餐廳附近等待六點的第一場燈光表演,《光啟愛河灣》以國際水準的燈光控制和愛河灣獨特的地景為主軸,配合音效和周遭建築的燈光連動,交織出震撼的視聽享受。
駁二與其他作品
從真愛碼頭搭乘輕軌至駁二大義站,往蓬萊倉庫走,沿路可以看到散佈在園區各處的作品。也許是因為駁二藝術特區內原先就展示了許多大型裝置藝術,燈會作品顯得更融入地景。主辦單位將於駁二舉行的《貨櫃藝術節》和《聚膠行動 #TapeArt 2.0》等展覽定位為燈會的「平行展」,同時駁二也有舉辦市集,讓燈會更加熱鬧。
雜記與觀察
我一開始對於擺在衛武營會場入口的「愛虎」造型感到困惑,甚至覺得其風格和本次燈會給我的印象有很大的出入。然而在官方介紹燈會周邊的貼文底下,看到有人留言非常喜歡「愛虎」的造型,甚至詢問是否有推出相關周邊。看了一些報導之後才知道愛虎是配合「衛武營愛虎親子創意特區」設計的吉祥物,而且巨型裝置經過非常繁複、嚴謹的過程,才呈現在大眾面前。
另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是行走在衛武營會場時,我對麥香奶茶的戶外廣告前聚集了不少民眾,而且有不少人在和裝置合照的現象感到些許吃驚。過去我時常以為成功的廣告,多半以質感包裝,不論是典雅吸睛、風格文青、、向藝術靠攏⋯⋯但眼前的情況打破了我的認知。我開始反思這個裝置如何受到大家的歡迎,為品牌帶來廣告效益;也意識到燈會面對的是不分年齡、族群的廣大市民。
這是我第一次這麼投入燈會,感覺過年期間花最多時間的事情就是逛燈會(?)今年的台灣燈會將舉行到2/28,推薦想在晚上出門走走的人前往~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