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母親的舌頭·學粵語的過程
Day 3,與語言/方言相關。想起以前很喜歡的一首聽不懂的歌《母親的舌頭》Mother Tongue
音樂創作靈感,來自阿爆在練習排灣族母語時,媽媽的一句叨念「你的舌頭還是不行」。歌曲彷彿母親般叮嚀,提醒我們好好欣賞臺灣這片土地豐富而美麗的語言。
在我的成長和學習過程中,接觸的語言順序分別是:閩南語、國語、英文、日語(二外)&粵語
粵語是2007年確定移居香港后,開始從生活中聽加每天讀香港白話報紙累積詞彙和語感,慢慢開口講白話;還有去學習了粵語拼音(經常看街道牌加強),上懶音糾正課程。
說來好玩,注音或大陸拼音奇差,幾乎不會的我竟然粵語拼音還不錯。而關於「懶音糾正課程」
我在上課后,看到同學幾乎99%是本港人,才知道是一場美麗的誤會。懶音并非粵語正音班。
粵語的懶音 (Lazy Syllables) 泛指現時因為說話快速或省力等原因,簡化、誤讀某些聲韻,以致偏離該音節標準的現象。研究發現,懶音現象普遍存在於香港粵語使用者當中 (不知道廣東粵語使用者有沒這情況?),其類別分析不均,帶ng 音素的音節最容易被讀成懶音,其它類別的分佈差異較大。
後天學習粵語者,一般都會帶有或輕或重的口音,當地人一聽就知道你不是土生土長。
比較慶倖的是,當年對新移民的排斥沒有後來那麼鮮明。和一些年青同齡朋友相識結交時,大概幾句后有時會補充下來自臺灣。
來自臺灣,不僅是對身份的補充,也是對共同意識的補充。我個人認為。
但,由於懶和沒什麽語言天份。直到目前 粵語仍是堪堪可用&視狀態和心態輸出強弱的階段。
閩南話是我的母語,只是一些和家人的生活用語。記憶最深刻的是,奶奶每次表達我想你,總是說:我思你。有一種情意綿綿之感。
可能由於受教育的關係,講述與表達思想觀念,還是更習慣&使用國語。甚至經常,家人與我說家鄉話,卻用國語回答!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