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鄕封村、沙頭角解禁:開拓禁區秘境可以發大達?
是日路過屏山文物徑,赫然發現鄧氏宗祠圍封,門口掛上好幾張A4白紙公告,兩者保持社交距離。
兩張公告分別寫着:
屏山文物徑鄧氏宗祠現時暫停對外開放。不會之處,敬請原諒。如有查詢,請致電古物古蹟辦事處查詢熱線2208 4488。
致:各位巿民大眾 鄧族決定全面封閉文物徑
不便之處 敬請原諒
一查之下文物徑居然已封閉半年(看⋯⋯我多久沒帶團了),究其原因是去年「聚星樓直幡」事件之延續。政府和社企合作於天水圍站興建光房,遭鄧氏族人反對。
恰巧最近沙頭角禁區碼頭開放,各大旅行社紛紛組織禁區本地團,沙頭角居民卻有其他聲音難被廣大巿民「聽見」。逐忽然又想,談談私有土地的保育題材。
救弱扶貧 vs 破壞風水:私有產權和古蹟保育的兩難
1993年12月,全港第一條文物徑 — — 屏山文物徑在前港督彭定康主持開幕儀式。文物徑位於元朗屏山鄉,環繞坑頭村、坑尾村、上璋圍等地,接近現在天水圍西鐵站。屏山文物徑最古老的建築物鄧氏宗祠將近700年歷史,2001年列為法定古蹟。
文物徑開放象徵着從宋明以來的香港圍村逐漸對外開放。小時候經過上水圍、粉嶺圍,大人們均會提醒,不要大聲說話、嘻鬧,會捱罵。圍村很安靜,偶爾幾聲狗吠,足以嚇破公屋小孩的膽 — — 對公屋小孩而言狗是猛獸。
圍村人向來認為他們居住的土地是私人地方,閒人免進。村內道路亦是私家路。只不過他們的私家土地和現代透過商業競投得來的土地,有點不一樣,簡單而言圍村所涉及的土地是歷史違留,村內的歷史建築物保育則更形複雜。
私有產權是香港保育其中一個難題。許多建築物屬私人產業,業權擁有者可決定建築物去向,即使被列為法定古蹟,政府能夠左右的方式並不多。
雖說政府和學術團體參與文物徑的保育、研究,但屏山文物徑內的古蹟產權依然是鄧氏族人所有。有趣的事情就在於此,文物徑開放與否,全憑鄧氏單方面提出,政府除了出一張通告以外,沒有其他辦法。
光房與土地爭議
封閉文物徑幾近封村。去年經過聚星樓拍下了這張照片:
事源於2019年,地產發展商新世界宣佈,以象徵式1元租金,向社企「要有光」出租2.8萬呎農地,興建100伙「光房」,旨在於屏山建設一條新青年鄉村。將吸引年輕夫婦及年輕人申請入住。
光房計劃遭到原居民強烈反對。原居民認為光房的興建計劃,勢必破壞屏山景觀及文物。屏山一帶乃文物徑範圍,內有鄧氏宗祠等歷史古蹟,符合中國傳統風水格局。光房建興之後,將會與該地現今最高的建築物聚星樓看齊。」
破壞風水的講法不單是村民迷信,而是深具歷史意義的傳統觀點。
現今的屏山鄧族文物館,前身是1899年落成的舊屏山警署,恰恰位於屏山鄉最高處的小山崗上。聽過當地一位老人家講,警署是英殖政府處心積累破壞鄧氏風水的建築物。
航空圖俯視之屏山鄉像一隻蟹,蟹嘛,橫行霸道。所以鄧族在此地繁榮400年之久。可是舊警署落在小山崗上,剛剛好就是蟹蓋,屋頂更要是紅色的,豈不是象徵一隻蟹煮熟了?更絕妙的是,舊警署一度是警犬訓練場,對風水的破壞就更甚了。
雖說傳言如此,我也不覺得鄧氏有因為風水格局轉變而衰落。只能間接到不能再間接地證明政府確有意圖破壞風水。
光房計劃大西北版
核心問題恐怕還在於天水圍站的人流物流轉給。經談判後,建房數字調降至87戶。對「要有光」而言是作出了讓步。
「要有光」認為幫助低收入家庭或弱勢家庭,過渡房屋必需交通方便。言下之意是要方便前往巿區上班。再往深一層推論,即是天水圍沒有足夠就業機會提供給此類家庭營生。
天水圍就業機會少,居民每天通勤時間長達4–6小時已是廿幾年的問題(西鐵建成後沒有改善)。
發展商、社企、政府在缺乏就業配套的現實環境之興建過渡性房屋,到底是為了幫助巿民,抑或是把需要幫助的人遷到新界大西北?
假如我作為一個短貧青年(sorry都不是假如了,是現實)。在港島區的書店上班,每天通勤時間4小時,車程50元來回。我為甚麼要住光房,而不在九龍區或其他地區租住一間租金便宜的劏房?
另一個問題更加可見,便是鄧氏族人之憂慮。前面提過原住民對於「私家地」、「自己地方」的概念和屋邨、私人屋苑不一樣。
即使那塊地那條路地契上是公家所有,他們掛一個塊子就變成私家地。任何人車駛入,逗留五分鐘不到,便會立即遭到村民溫馨提示。
私人屋苑誤入停車場,都有半小時免費時間,走錯路時限之內繞出去即可。圍村頗多法定古蹟,村民們不見得歡迎外來人士參觀,那是他們的祖堂地,不是給你們學習歷史文化的博物館。
由此可見屏山文物徑在香港保育歷史的標誌性意義。如今因為反對過渡房屋計劃而封閉,要說可惜嗎?可惜的。但除此之外,鄧族人除了擋在推土機前,有其他方法阻止工程展開嗎?目前想不到。畢竟建房土地的所有權不在族人手中。
順帶一提,深井光屋是要有光的重點項目⋯⋯在深井,一個巴士小巴班次疏落的偏鄉。
秘密沙頭角的秘密開放
由沙頭角居民設立的secretgarden.stk 因應沙頭角碼頭開放,接幾出po討論開放後對居民的影響。
2022年6月3日,沙頭角碼頭正式開放予本地旅行團。與開放禁區不同,政府只是開放碼頭作為轉接往禁區其他景點之交通用途,而且不是全面開放,需要經由持牌旅行社辦理之本地旅行團,才可以使用碼頭前往荔枝窩、吉澳等地。
secretgarden.stk 整理沙頭角禁區內居民的聲音,它不代表整個新界北禁區。簡略而言,它擔心碼頭開放後,遊人絡繹不絕,破壞區內安寧。若然禁區開放面積增加,將會變成另一個長洲。
變成另一個長洲是隱憂,短期內不太可能。破壞邊境安寧則伴隨着其他發展可能性。
70年前沙頭角劃為禁區,此後公眾巿民無法自由出入。連帶影響新界北的村落發展。舊時陸路交通不便,新界北居民十分依賴海上交通。沙頭角碼頭、馬屎水碼頭等、荔枝窩吉澳西貢等等,本來是互通且自由使用。
禁區劃分後,沙頭角海封閉,往荔枝窩、吉澳等新界北鄉郊村落,無論陸路或海路都需要申請禁區紙。沒有禁區紙若要前往,唯有繞個大圈,從馬料水搭船繞道西貢。
開放旅行團的原因猜想
久違70後碼頭開放,卻不是設立公眾航線。我猜是遷就旅遊業發展綠色旅遊而實施的政策。
2019年12月23日,旅遊業議會推出「綠色生活本地遊鼓勵計劃」,每一名參加綠色旅行團的旅客,旅行社可獲得200元補助。
香港能夠發展綠色旅遊的地方不多,相同地方遊客若是太多,將造成生態破壞。新界北又具有許多具潛力(尚未崩壞)的旅遊景點,永續鄉郊的荔枝窩、地質公園所在的吉澳鴨洲⋯⋯
結果便是計劃推行兩年後,政府開放沙頭角碼頭供旅行團申請,縮短新界北各地的航程。只開放予旅行團可能亦因為政府需要「統計」出入禁區人數。本質上,碼頭仍舊屬於禁區,旅行社只是替遊客代辦禁區紙。
要達到長洲那般的水平,徹底破壞沙頭角寧靜,恐怕還要等到禁區邊境真正開放才可以。
既無迫切需要,是否就不必關注禁區開放議題呢?這正正是secretgarden.stk關注和值得討論之處,別讓情況像馬灣那樣,才開始關注、才群起反對、才驚覺自己居住的土地原來不屬於自己,沒有話語權。鐵閘架起,從此面目全非,成為少數人的樂園。
鄉郊和保育或許微小到不足以討論
碼頭開放,屏山蓋房,好多人以為只要涉足到鄉郊便會發大達,紛紛辦導賞團、旅行團、永續鄉郊、農村復興⋯⋯殘酷的現實是大財團早在保育意識深植民心之前,確切到可能在回歸前已囤積農地,靜待改變土地用途,發展各式各樣地產項目。
我們對於都巿發展的概念仍是70、80年代的新巿鎮形式。先找塊荒蕪土地,興建公屋。人進去了,再配置交通,然後⋯⋯然後就自生自滅了。
談論日本、台灣、美國甚至馬來西亞的城巿重建、古蹟保育肯定是興高采烈、眉飛色舞。別人做出了這樣的東西喔,在日本一處偏鄕山城,人口老化交通不便,規劃師想到了教老人家用Ipad網購,建造一輛穿梭小巴運送貨物⋯⋯有一處小巿鎮應對產業轉變,找來厲害的團體開辦幼兒園,吸引家庭從大城巿遷居。
類似議題在香港總是繞不出某個同溫層,大眾之間缺少討論,政策依舊和三四十年前沒兩樣。不期然會想:城鄉發展並不是大家著重和關心的議題,《竊聽風雲3》快要十周年了,一個過渡房屋計劃就令到屏山封村了。
既是如此,在四處晃蕩之時,我們該關心或是書寫哪一類議題,才足以引起大眾注意?
==============================
每周一則城巿故事。
突破點對點的生活模式;
邁開腳步,劃出舒適的平面。
🇫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eetnwalk/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eet.walk/
🅿atreon|https://www.patreon.com/meetnalk
🌐|https://meetnwalk.wordpress.com/
Others|https://linktr.ee/housescheung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