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需要賣命
書名:《這樣WORK才WORK!》
作者:東尼.史瓦茲、金.高梅茲、凱薩琳.麥卡錫
譯者:趙慧芬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6月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件事都是急事,每一刻我們都得一心多用,有更多E-mail、電話要回,更多會議要出席,更多客戶要服務。即使下班或休假,都仍要回覆公司的WhatsApp、WeChat……以上種種情境看起來充實,卻讓大多數人迷惘。馬不停蹄的職場文化,其實是在扼殺我們的思考力、創造力、品質、專注和效能。因為我們能夠全神貫注的時間變少了,每件工作分配到的時間變少了,停下來檢討並做規劃的機會變少了,留給家庭的時間和精力變少了,可以休息的時間也變少了。翌日回到公司,覺得休息得不夠,沒辦法專心工作。日復一日,形成惡性循環。追求“更多、更大、更快"的結果,反而獲得“更少、更小、更短暫"。這就是我們馬不停蹄工作的代價,也正是大多數企業與員工不願面對的現實。
要擺脫賣命的職場陷阱,追求更有生產力、更有意義的生活,不妨停一停,想一想,或者讀一讀《這樣WORK才WORK!》。此書由職場顧問公司能量專案(The Energy Project)的幾位高層合著。該公司專門協助企業和個人運用高效能科學,來激發能量、專注力、參與感及生產力。書中整合了營養學、認知科學、肌力訓練、情緒控制等跨學科領域的研究調查,提出新的工作邏輯,引導大家發掘極致的效能與滿意的生活。
書中強調,人類只要滿足身體、情緒、心智和精神四方面的能量需求,便能在工作與生活上達到最佳狀態。但問題是,很少人注意到自己這四方面需求,而公司則基本是全然漠視。大部分公司與員工之間的價值交換,都只是用時間換金錢。這是一種膚淺的交易,雙方都想盡辦法從對方身上獲得更多,卻無法獲得真正想要的價值。事實上公司的薪水再高,也無法滿足員工的各方面需求。
研究顯示,一次工作90分鐘為最理想的生產效率,超過90分鐘後工作產能會明顯下降。然而我們都習慣硬撐下去,直到心智與身體顯露疲態。其實身體沒90分鐘就會發出要求休息的訊號,例如:注意力不集中、焦躁、易怒等,但我們往往選擇忽視這些訊號,並依賴咖啡因、糖分來提神,而這些東西只能提供短暫功效,且反過來會令我們過度亢奮。工作不需要賣命,生產力不該用工作時間的長短來衡量,而應看工作時所創造的價值。想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更大的成果,就必須讓頭腦保持清晰狀態。尊重生理節奏,養成正確休息的習慣,適時讓大腦休息、放空,如此才能更有效率地工作,增進生產力。
我們的行為都是環環相扣的,缺乏運動通常會啟發惡性循環:坐着不動愈久,就愈不想動;動得愈少,消耗的卡路里就愈少,然後就變胖,漸漸失去體力,耐力和柔軟度;運動變得愈來愈難,身體因而變得愈來愈差。終日坐在辦公室的結果不只影響健康,更影響到情緒和思考能力。工作90分鐘後,就應暫停一會兒,出去跑步、散步來運動一下。運動不但可強化體力,也可幫助提振大腦活動和心情,因為運動能令大腦釋放腦內啡,讓人心情愉快,也可讓我們暫時拋下理性思考,使精神放鬆下來。大家在職場中也可運用各種方式,在短時間內休養生息,比方說,只要規律地深呼吸,就可放鬆身心,撫平情緒;吸氣時數到三,吐氣時數到六,只需30到60秒,就可大大消除緊張與壓力;午飯後眠一眠15分鐘,可提高下午的工作績效。不少研究結果顯示,在工作與休息之間保持規律的週期,能有助身心健康並提升工作成效。當我們懂得用動態(例如運動和玩樂)和靜態(例如打坐、午睡和睡眠)兩種方式為自己充電,就能維持在最佳狀態。
現代社會強調多工處理。不過,研究顯示,在兩件不同事情間來回切換的人,比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人,要多花25%的時間才能完成兩項工作。因為當我們將專注力同時分配給不同事務時,會導致大腦處理當下事情的工作記憶降低。試想想,當你一邊忙於手上的工作,一邊與別人溝通時,實際上無法完全吸收對方所說的話。而若在對話期間被其他事情打斷,大家可能會覺得自己不被尊重。因此,最好不要同時處理多項工作,而是一次做好一件事,讓精神集中。要有效掌握注意力,首要是先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然後設定明確的開始和結束時間,且兩者間最好別超過90分鐘。
本書不但為工作狂提供覺醒的契機,也適合管理人參考。書中內容豐富,提供了許多實用資訊幫助讀者調節生理節奏,改善生活習慣,以至有規律地補充精神能量。當中更結合了能量專案公司追蹤過的多間跨國大企業,包括Google、Sony、Toyota等的實例佐證,證明了若公司注重員工的四大需求,便可激發員工的幹勁並提高績效,讓個人和企業達致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