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 | 康庭瑜:外國也在戰「直男迷因」?點名、嘲諷與溝通策略大辯論
作者:康庭瑜(政大新聞系副教授,研究和寫作興趣為性別、媒體、跨國流動和一切好玩的文化現象。) 原文發佈時間:2022年10月4日
近期,台灣關注性別議題的人群之中,「直男迷因」似乎十分熱門。將自己觀察到對女性不正義的現象,做成社群媒體貼文進行倡議,這個風潮不僅僅在台灣流行,它也呼應了近年全球性別運動第四波女性主義的潮流。
這一波性別運動特色是,參與者常是千禧世代以降的年輕女生。而這些倡議,常常在社群媒體上發生(相較於過去常是在政策場域或街頭發生)。此外,這些線上討論的主題,常常環繞在性、身體和親密關係之上(相較過去常討論薪資、家庭工作不平衡或托育等議題)。
在「直男迷因」之外,新世代女性的線上反擊,還有許多不同的溝通方式。每種不同的溝通方式,也在各國女性主義社群內引起許多不同的討論,甚至是爭論。
點名加害者:印度女性主義大論辯
一個最流行的女性線上反擊方式,大概就是「點名加害者」了。
#MeToo運動的許多貼文,就是這類倡議的一個例子。除了#MeToo,也有各種各樣的「女性線上反擊」採取這個方式。
比如在台灣,曾有人將網路平台PTT上發表過他們判斷是厭女言論的帳號,集結起來,公開發表名單。或是許多國家都曾有過公開的名單,讓女生能把約會性騷擾、約會強暴者的真實身分或網路身分集結起來,在線上公開。
性騷擾或性侵害的受害人,常因司法體系的時效性限制、職場權力關係,或各種其他原因,而無法透過司法系統得到正義。這種點名加害者的策略,幫助很多無法或不敢從司法程序得到正義的人,奪回了聲音,也可能預防了許多未來的受害事件。
然而,這種點名策略,在一些國家,也引起了女性主義內部的論辯。
印度就發生過這樣的論辯。
在前些年,許多印度的網路使用者,在臉書上用了#LoSha(list of shame)的主題標籤,匿名舉報出一份學術圈的男性性加害者名單。其中有人被舉報到行政程序確認犯行,因而受到正式懲處。因此,許多人認為這是印度女性終於有力量反擊加害者的例子。
然而,很快的,印度有一群女性主義者就發布了一份連署聲明:他們擔心這種線上控訴,讓任何人都能匿名舉報加害人,並且不經行政單位或司法單位的正當審理程序去調查,和給予答辯的機會,相當的不透明和公平,而公平正是女性主義最初所追求的核心價值。
他們建議大家撤回這種線上匿名舉報,將自己的受害經驗投訴到司法或行政的正當程序。這些女性主義者聲明,他們深知司法程序處理性侵和性騷擾案件的時候,有許多問題讓正義無法發揮;他們同時也認為,人們該做的是去努力改善司法程序,而不是轉而使用匿名線上舉報的方式去獲得正義。
然而,很快的,這份聲明也遭到以年輕世代為主的印度女性主義者抨擊。他們認為這份聲明沒有權衡得失輕重──每年都有數不清的印度女孩被強暴、謀殺,而警察和司法系統由於存在各種弊端,明顯無法遏止這個現象。
據研究估計,15到49歲的印度女生中,至少有2700萬個女生遭受過性暴力,其中只有大概1%的人,能將案件成功帶到警察體系開啟調查。許多年輕世代的印度女性主義者因此認為,建立一個公開的加害者清單,可以示警女孩們不要與可能的危險人物接觸,快速有效地避免性暴力和死亡;且比起被強暴和謀殺,加害者清單上的人,只是名字被暴露出來,兩者相權衡,後者的損失明顯較小。
這個論辯終究演變成印度女性主義的世代戰爭。年輕世代的女性主義者,傾向認為年長世代女性主義前輩拘泥於正當程序的法規,認為年長世代過去已經長年投入改善正當程序,卻也沒有改變任何事情,改變來得如此緩慢,性暴力甚至是死亡仍然是許多女性的日常。
他們也認為,線上的加害者名冊當然不是要取代司法系統、也不是一個應該永遠存在的制度,但在有效抑制性暴力的司法體系出現之前,這也許是僅有的有效方法了。
迷因、幽默或開嘲諷:感謝男生為貓貓無私的奉獻
除了點名加害者,另一個常見的女性線上反擊策略,是幽默,或說是開嘲諷。這種線上反擊策略,也曾引起女性主義內部許多辯論。
用說笑的方式,去諷刺一些典型的、刻板印象中男性的舉措,這種圖文內容,台灣的網路原生世代大概都不陌生。而在台灣之外,各國也都有十分相像的線上文化。
舉例來說,過去幾年英語的網路世界,曾經大力呼籲公眾注意「男性開腿」(manspreading)現象。
倡議者認為,在地鐵等公共空間,許多男性會張開雙腿佔用鄰座的空間,並且認為這個作法跟社會從小教導男性必須顯得支配、避免退縮等等男子氣概的要求有關。這個倡議的推廣,就大量依賴社群媒體使用者拍攝和上傳地鐵上開腿男性的照片,並且在分享時加註一些嘲諷式幽默的文字。
比如Tumblr上一個倡議是Saving Room for Cats,它把地鐵上男生打開雙腿佔用隔壁空位的照片拍下來,並在雙腿之間加上一隻貓,註明:男生坐下的時候喜歡打開雙腿佔用那麼多位置,其實是因為他們在留空間給貓貓啦!藉此嘲諷男性開腿現象。
這類幽默的使用,馬上引起學術界女性主義者撰文辯論。有人讚美它的利,也有人強調它的弊。
弊的部分,有研究者認為,某些嘲諷式幽默包含了二元的刻板印象。畢竟不是所有的男性都會在地鐵上張開雙腿佔用到鄰人的座位,而女性也不是全無佔用鄰座的行為。因此,許多憤恨不平的男性社群媒體使用者,馬上也開始拍攝女性在地鐵上佔用空間的照片,在網路上嘲諷地分享。
也有女性主義研究者認為,運用嘲諷式幽默去倡議一項議題時,通常會激起反對陣營的嘲諷反撲,這最終升高了近年非常情緒性的、對立式的性別戰爭。
他們也質疑:使用嘲諷式的幽默圖像去進行倡議,而非聚焦在理性、說理式的論證說服,是否真的對公共議題的進步有幫助?又是否讓反女性權益的人找到機會,把女性權益倡議,打成不講道理的陣營?
幽默的力量
儘管有一些學術作品反思嘲諷式幽默梗圖的後果,在此同時,也有許多研究者指認幽默的正面力量。
..
【本文未完,全文見《世界走走》:一名女子因頭巾而死後,憤怒的伊朗群眾能改變什麼?】
213.賈選凝專欄:我在2022年讀到30年前上海底層的《她們》
217.中國藝考圈的房思琪們:系統性的性侵文化如何讓她們沉默?
218.康庭瑜:外國也在戰「直男迷因」?點名、嘲諷與溝通策略大辯論
《世界走走》是一家新起步的、希望做成具有性別意識的國際新聞媒體,冀以跳脫二元的嶄新視角,詮釋各地的迷人故事🌎
即日起,我們會在「世界走走 Sehseh.world」繼續與大家見面。未來深度文章僅於新站刊登,晚報、週報則會繼續在Matters發送,點擊下方連結訂閱電子報,不錯過走走精彩文章💕
世界走走 Instagram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