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合村并居 | 乡愁是再也回不去的农村
未来,人们有可能会意识到,当下对中国民间社会影响最大的并不是当下舆论中讨论火热的中印冲突,也不是北京疫情,而是山东正在推进的这一项合村并居政策。
山东大范围推行合村并居,将散落的传统自然村拆除,合并原有村庄,将农民集中到新型社区楼房,即俗称的“农民上楼”。
按照官方文件来看,这项政策的整体设计方向是为了响应十九大上的“乡村振兴”战略。但是,在山东推行的合村并居政策引发了广泛争议。
有人直言不讳这是“瞎折腾”,某位乡村治理的研究员撰文称:
如果说疫情还只是一场天灾,人们还可以躲在温馨的家园迎来黎明,阴霾终会过去。那么,合村并居就像是一场人祸,它来势汹汹,不讲人情。它对农民的心理冲击,怕是会伴随终身。”
对于合村并居,有人的观点是,合村并居的本意是好的,把用地指标卖出去,实现资源互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只是执行层面过急过激了。
那么,山东何故如此着急完成任务呢?
合村并居旨在激活衰落的农村
作为合村并居的最早推出地,山东德州2008年就开始试点实施该项民生工程,但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乡村大改造运动中,由于地方财力不支、建设用地指标买卖难等问题使得该项目无疾而终。
直到2019年,中央要求各省结合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2019年底完成村庄分类工作,2020年底完成村庄布局,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实现村庄规划应编尽编。
按高层的规划,这是解决棘手的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链条,这意味着农村土地、人口等要素将面临一次重新分配,以解决农村空心化、基层治理成本大等问题。
一些官方舆论认为这是重新激活衰落中的农村,高效整合资源的大好事。然而,现实呈现的结果却并能不那么光鲜亮丽。
从事中国乡村治理研究方向的学者贺雪峰委婉表达观点:
“当前,无论是耕地,还是宅基地,都是农民心中的‘宝’,现在去要农民手中仅有的资源是不合适的。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宅基地空心化必然会不断加剧,空心化到达很高程度后再进行合村并居也为时不晚。”
随着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愈发严重,基于地方规划的长期发展,乡村问题的解决始终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剑。
农民有本“合村并居”的账本
合村并居的争议,网上一些文章都有过分析,大致逻辑是:
一方面,不少山东地方政府近年债台高筑,在去债务杠杆的基调下,在城市已经拆不动的情况下,拟通过合村并居,拆掉小村庄攒成大社区,释放出大量集体建设用地,再将这些建设用地指标卖给发达地区以化解债务危机;
另一方面,山东农村人口多,村庄规模小、密度大,管理成本高,拟通过合村并居集中管理,并盘活乡村发展。同时将农民赶上楼,“提升”其生活水平。
不管出发点如何,现实是残酷的。
一方面,指标拆出来了但卖不出去或卖不出好价,另一方面,农民被迫上楼,远离土地生产不便,农民生活质量实际上会下降。
而且农民拆掉老房后怎么办?
其路两条:
其一,听从政府,买安置房;
与城市拆一赔几不同,当地拆迁基本上是货币安置。安置房有“阳光排屋”和“电梯洋房”可供购买,市场价格1600-2200元/㎡不等,拆迁户可享8折优惠。
看着优惠,但农民出售的是宅基地,120㎡的土地面积可盖2-3层,也就是240-360㎡。以土地面积换住房面积,本身就是不公。第二层不公,在于即使最便宜的“阳光排屋”打八折,算下来还需要补每平米好几百元的差价。
这就相当于农民拿一套“别墅”,再加价换一套楼房,怎么算都是一个赔本买卖。难怪农民们说,“农民上了楼,好日子到头”。
其二,走向市场,买商品房。
现今中国普通县城的房价往往也要5000元/㎡朝上,一套100㎡的2-3室动辄50万起步,10万元的补偿还不够付首付。
农民的“别墅”虽然不一定有楼房光鲜亮丽,但自得其乐,没有负担。这个方案下,相当于农民廉价奉献出宅基地,还要背上月供。
合村并居新账本,算笔细账农民会觉得划算吗?
给乡村一个稳定而宽广的未来
根据媒体报道以及来自社交平台上的信息,当前,合村并居已经触发了一连串的争议。
一些声音只是委婉地对山东地方政府的推进方式表达了含蓄的质疑和温和的批评,认为这是地方政府层层压指标,不顾普通民众的真实意愿,简单粗暴。
更激进的批判认为这是地方政府在城市用地供应不足的背景下,转而向拥有大量半闲置土地的农民伸出魔爪的圈地运动。
根据温铁军教授说法,在严重的地方债务压力下,地方政府试图通过合村并居的方式将农村宅基地等置换成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售卖。
而这必然造就彻底失去土地的农民,在一个完全资本化的世界里缺乏社会保障,失去最后的一道生存防线,中国社会结构将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
而对此,包括农民自己在内,似乎没有人对此给予应有的重视。
此外,合村并居将对农村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强烈的冲击,同时政策推出的时间节点也令人怀疑,毕竟当下新冠疫情仍旧没有退潮,这让人猜测官方有乘人之危的意思。
一名山东籍博士生在日前对家乡的探访中称,生活的便利度和人们的真实意愿在那些地方官员眼中难以得到注意,这种简单粗暴与其所承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乡村振兴,绝不仅仅是不顾现实强烈所有人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简单“上楼”便一劳永逸了,而是要因地制宜找到最适合农村发展的经济形式和生活方式。山东官员真的没有意识到吗?恐怕未必。
如果不是懒政思维作祟便大概是庞大的利益使然,那么,合村并居“大拆迁”,最终获益的究竟是谁?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