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台班子系列 后记 自省
选择加入Y公司的时候,刚好我上一份工作结束。上一份工作是一家外航,从2020年初开始受疫情冲击,原来的预估是大约半年到一年好转,但是坚持到2021年初还不见任何短期好转恢复的迹象,于是解散了我所属的分公司。正好在这个时候,执行官在招聘网站看到我的简历,把我约到Y公司面谈了一次。这一次的面谈我做出的第一个误判是:结合我自身的工作经验,与我带团队的能力,有把握能把Y公司的团队架构重整和带上更专业的运作模式。
在外航工作的几年里,我对工作流程、员工的责任心和自驱力都相当信任,因为外航的绝大多数同事都是如此,每个人各司其职,在分工明细的架构里、按着科学合理的流程推进项目,相互支持工作。我对公司平台、公司文化、团队成员分工合作的理解就是这样,因此我在Y公司面谈时也误以为Y公司具备同样的工作氛围,由此我选择加入成为带动改变的人。这是我对Y公司的误判,也是对我自己能力的误判。
而在加入C公司前,我在Y公司已经有好几个月的时间一边工作一边物色新的工作机会,想要离开Y公司的意愿十分强烈。在Y公司团队不断萎缩、我的工作负荷和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厌恶的情绪与要维持工作正常推进的耐性不断撕扯,有时甚至想要一走了之再慢慢找工作。这种迫切想要转换工作环境的心情,促成了我在与H先生第一次见面(当然也是面试性质)就答允加入C公司辅助设立新公司和搭建架构与团队。当时的心情有如释重负,也有被委以重任迎接挑战的使命感。现在回头重新审视,急于脱离Y公司的情绪驱使,再一次对新公司新团队的误判,也造成了我在C公司工作碰壁的后果。
目前我已离开C公司,正在物色新工作机会的空窗期。而最近想要尽快找到工作的压迫感占了情绪的主导,但是理智也在不断提醒我不要再误入Y公司、C公司这样的坑。每天调整情绪,把自己的时间切割成大块,把一直想做但是没有时间做的事情一件一件排上日程坐好,让自己能集中精力有事可做保持正念。
虽然有提醒自己调整心态,但是写下Y公司与C公司的经历时,难免会夹杂了一些个人的情绪在其中,导致对文中提及的人物有不够客观公正的描述。回想起来,人无完人,我与他们一起工作的经历虽然并不舒服但是仅仅说明工作思维和作风不一致,并非他们的人品有问题。既然不能一起工作,那分道扬镳对大家都是一种解脱。
最近几天无论悼念乌鲁木齐大火亡者还是高校学生的诉求表达,都给被封控抗疫压迫的我带来希望,对现实依然能怀有一点光亮和信心。深吸一口气,提醒自己要冷静思考,要好好活下去。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