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回憶
寫在前面:寫到這裡才發現,原來我的第一篇就寫錯題目了,哈哈😂,但零零落落的跟著,昨天的也遲繳了,這樣應該是沒有成功參加到了⋯殘念,但就這樣吧! 謝謝大家陪我走過這七天 🙏
跟大家分享家鄉味吧⋯
有一個場景,就是麵攤,我可能不止一次提到過這個家鄉味了,也是每次回老家必定去的第一個點,總是會要求朋友先載我去吃完一碗再回家
之前有一篇提到這是小時候的回憶,但長大之後,吃的是回憶,但我也發現,我也在品嚐一份歷史⋯
關於鹼麵的歷史
大麵羹是「鹼麵」,原來跟拉麵或是油麵相同,所以我才在一次無意間,用油麵煮出了家鄉味,鹼麵主要是因為加入食用鹼,麵條會因此變黃,也會有股濃濃的鹼味。
通常查到的說法是增強麵的彈性,讓麵條澱粉較不易逸散、糊爛。所以日本拉麵Q彈,但大麵羹明明就入口軟嚅,是一款根本不用咀嚼就可以完食的麵體啊
網路上資訊:傳說大麵羹是早期物資缺乏的年代,因為貧窮,所以在麵條中加入大量鹼粉,讓麵條煮熟後膨脹,更容易餵飽肚子!
我沒有經歷過物質缺乏但我經歷了心理匱乏(硬是要拉上關係),我每次都吃三碗才滿足啊⋯
總之,我後來發現我愛的不是Q彈或軟嚅,而是韭菜+鹼粉那股味啊!!!
這次在福岡吃的牛腸鍋,就是這個組合的極致,堆積如山的韭菜,吃到飽的強棒麵(油麵),真是難以忘懷⋯
如果大家有去到我的家鄉台中,別忘了試試看,這個走過農業貧困時代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