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無限遊戲與國際形象

哲學開箱文
·
·
IPFS
·

發現《有限與無限的遊戲》一書,有了繁中版本。

它被著名漢學家安樂哲(Roger T. Ames),用來強調儒家思想的世界價值,而且很符合中共官方想要營造的國際形象。

首先,「有限遊戲以取勝爲目的,無限遊戲以延續遊戲爲目的。」

有限遊戲,是對立、辯論或戰爭,必須有贏家輸家可言,規則也是清楚明白的。

無限遊戲,則是藝術、文化或大歷史,它的規則隨時在變動,也沒有明確的勝負可言。

譬如旅行。有人出國,喜歡把行程排得很滿,生怕漏掉任何一個知名景點或餐廳。好像少去哪個地方,這次任務就算失敗了。

他們是有限遊戲的玩家,追求設定好的目標與輸贏,把旅行當成某種奮戰。

也有人出國,喜歡漫遊和偶遇,非但主動避開觀光景點,還喜歡深入當地生活的細節,譬如觀察當地忙碌的人們,最喜歡吃什麼當午餐。

無限遊戲的玩家,願意讓時間慢慢發酵,去開拓更多視野。

所以有人說,有的旅行是用同一角度看十幾個不同地方,也有的是用十幾個角度看同一地方。當然,這兩者可能沒有絕對的好壞優劣,但後者的確是某種值得追求的境界。

若不單單考慮個人,而是著眼於歷史文化的演進,在有限遊戲裡輸了,卻可能在無限遊戲裡大放異彩。

譬如《金瓶梅》。簡而言之,一位明代官員王忬,為討好當時權傾天下的宰相嚴嵩,刻意叫畫匠弄出一幅假的《清明上河圖》進獻,嚴嵩非常滿意。這畫匠見有機可趁,便向王忬索要封口費,後來還直接向嚴嵩密告。

嚴嵩大怒,將王忬誣陷致死,他的兒子王世貞為救父親到處奔走,卻沒能改變結局。王世貞一怒之下,用西門慶的經歷影射嚴嵩一家,尤其是其子嚴世藩。

在這個故事裡,有人為名、有人為權、有人為財,他們有輸有贏。但對幾百年後的我們而言,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傳奇,超越了輸贏,我們都是無限遊戲的參與者。

所以作者說:「無限遊戲的『弔詭』在於玩家希望在他人身上繼續遊戲。」

所以在一個健康的、有深度的社會,應該要有夠多的無限遊戲玩家。或者是說,社會不該只是各種弱肉強食戰場的組合。

聽來還不錯,但跟儒家思想,又有什麼關係呢?

按安樂哲的觀點,如果我們把世界現狀當成零和賽局,某人贏了多少必是來自他人輸了多少,那麼新冠肺炎、全球暖化、武裝衝突與水資源短缺等,基本沒有好的解法,一定會爭來爭去、搶來搶去。

有人把這類困境稱為「公地悲劇」:要嘛一起攜手合作,創立一套公正公開的協商機制;要嘛一起束手無策,眼睜睜看著事情無法挽回。

而安樂哲理解中的儒家思想,從群體互動的角度出發,也許能夠改變國際現狀。用他自己的話說:

我們要毅然決然地從「個體博弈者」與「有限遊戲」的心態中跳脫出來,轉換為以「以關係為本」為認識基礎的「無限遊戲」模式中來...

我們或許可以問,一個將道德行為定位於家庭、社區和自然關係中的中國倫理,是否會挑戰和改變國際文化?

這套觀點,與「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概念很像,顯然也有利於「和平崛起」、「命運共同體」的中共官方形象營造。

事實上,習近平於2018年到北京大學哲學系視察時,就特別向安樂哲致意;而安樂哲也一再於各式場合,強調儒家角色倫理學,與無限遊戲之間的關係。

至於這種理論建構與形象營造,是在玩一個有輸贏可言的有限遊戲,還是文化創生的無限遊戲呢?恐怕就有很多解讀與發展空間了。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哲學開箱文「你一開始做哲學教育,接著研究哲學故事,最後差點成了哲學笑點。」 哲普作家 台大兒哲中心研究員 國體大兼任助理教授 粉專:哲學開箱文 合作邀約:yschou0910@gmail.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綜論中國哲學

假裝有學

ChatGPT黑科技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