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階段:交友的篩選
人生會有很多交叉口,每個人的人生也會有諸多過客,這些過客人微言輕,但依舊會在生命裡下『回音』好像他們的話有多重要似的,只不過是因為『他們曾經駐足過』
我從一個公司的填詞人放棄續約選向自由,如今我從編劇的黑坑跳往高級打工族的黑坑。
經常被說為了錢做事、勢利、現實、冷血、沒同理心。
我逐漸被過去的朋友疏離。
蒙受了諸多負面評論,我很清楚我要在意的是誰——團隊。
而不是過去碌碌無為的朋友,有能力往上爬卻甘願在金字塔當個底層的人。
心理測驗說我:不認同過去的自己,積極想跟過去切割。
我承認,我的確想跟過去那種天真的自己做切割,因為我現在才明白『篩選』的重要性。
的確在過去我是個人人都覺得『雖然講話毒了點,但都是事實的人;但至少你不令人討厭』現在則是『你是個極度現實的人』我對我得到這樣的評論感到奇特。
難不成人永遠一成不變沒有成長,在現代竟是件好事嘛?
人們都希望被關注、人們都希望被認同、人們都希望自己是有用的。
但現實則是:你必須要『有用』你才會被關注、你才能被認同、你才能獲得真正的自我認同。現代人則是很多人心裡早已放棄生活、放棄理想、放棄自己。
對於像我們這種懷抱理想進行自己想做的事、自我認同超級高、也沒放棄生活的狀況心生厭惡。就像諸多人都知道要成長就是要靠近有用的人,但有用的人不會讓沒用的人靠近。
所以最終還是得靠自己,但這很不易。
切割過去,容易嗎?
說實話,不易。我經過了多次的心理拉扯。
太多人會把你定義在『現實』而這種現實是負面的,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我在的地方人人如此,我早就不再是單純的裘雲遙那個寫作者了。
在工作場所誰不是現實的為了自己?在投資方面誰不是現實的為了錢?
只是一般社畜不會有所謂『B2B』現實層面的合作,沒有人會因為跟你交情好跟你說話。
沒有人會因為『哇,你是編劇喔?我也很喜歡看電影欸!』加入你的團隊。
一般人不用上創投舞台爭取資金,因為最大的狀況只會被老闆挨罵而已。
當位置已經不同、心態已經不同、環境已經不同;過去勢必得被切割。
因為甚至會有人跟我說:你身邊怎都些有這種小困擾的朋友?
是的,在我們眼裡很多普通人的狀況都小到爆點:感情、錢。
這不是這些他們沒同理心,而是他們有更高層次的煩惱需要燒,他們或許也需要錢(相信我很多CEO都跟一般人一樣窮,甚至需要超高的資金來去跟投資人要)
但那不是最優先,因為他憂心的是他如何進軍日本,他們如何制定戰略。
所以有很多文章說企業家、創業者是孤獨的;是的親身體會,我們都寂寞。
只有與我們相同的CEO、COO、國際連續創業家能跟我們進行深度對談。
要跟我聊:欸,最近有啥遊戲好玩的?這MeMe很好笑,你看看!
抱歉,那已經是過去式。
就因為是過去式,所以才會知道朋友是有分階段的。
30後只要是『事業有成』的人會更在意『摯友』會更在意『朋友的價值』
會更對友誼分門別類,而不是所有人都能稱作是『朋友』
因為朋友會造就環境,環境會侵入人的體內造就習慣,那照鏡子就會是朋友圈的模樣。
這很恐怖,就跟某人當初在節目上全台灣都覺得他適合當喜劇演員大於總統一樣。
這就是,環境。這就是人人來都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造成的最佳案例。
的確朋友會影響自身諸多情況,包含價值觀、言語習慣、玩樂等;因為我們會跟隨自己喜歡什麼就找怎樣的朋友,這很正常。
但這是朋友還是摯友?我的認知就是:摯友可以這樣,朋友不能這樣,沒價值的酒肉朋友更不可深交。
因為浪費時間,至於用何種標準區分是摯友還是朋友還是不值一提的過客?
人人皆有一套自己的標準,只是我太晚發現。
而有些人終其一生都不需要這套,這樣的人,某些層面很幸福;應知足。
所以,網路上說的朋友朋友,聽聽就好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