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跟著大師走進名畫場景看細節》

偶希都理
·
·
IPFS
·
★透析名畫的構造,學會用專家的眼光探索細部之美。

閱讀筆記

《跟著大師走進名畫場景看細節》

【《蒙娜麗莎》的表情為何總是不一樣?】


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知名畫作《蒙娜麗莎》經常伴隨著一則恐怖的傳說, 那就是蒙娜麗莎的表情每天看起來都不一樣。


箇中原因之一在於,這幅畫所描繪的對象並非特定之人。


既可以是任何人,也可以不是任何人。


說好聽點是具有普遍性,說難聽點則是毫無個性,因此才會隨著觀賞者的心情或狀態而給人不同的印象。


這件作品的原始委託為肖像畫,然而作者達文西卻無視交期一延再延,最後委託人拒絕收下,他便利用這個機會花費數年的時間不斷加工、修正,最後完成了心目中理想的人物畫。


由於委託人拒絕收下畫作,因此不再需要請究擬真,達文西便透過此作品來追求心目中的「理想美」,於是完成了這幅具有普遍性的人物畫。


畫中人物並非真實世界之人,而是一種理想的存在。


 


【微肉感才是美!】


每個人對美女的標準各異。


話雖如此,女性是不是始終認為身材苗條比較美呢?


在人類的歷史中,女性體態纖瘦比較美的這種價值觀,其實是很近代才形成的。


大概是1920年代以後才逐漸普及。


在這之前,古今中外皆認為豐腴圓潤的女性才符合美女的標準。


因為豐腴圓潤正是不愁溫飽的階級象徵,同時也代表擁有健康的身體。


而且當時的男性也偏愛帶有肉感的女性。


了解這樣的背景之後,再來看看魯本斯的《美恵三女神》,是不是覺得他筆下的肉感美女顯得相當動人呢?


在希臘神話中,紛爭女神為了離間 「美惠三女神」而慫恿她們比美,並讓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做出裁決。


這個題材之所以相當受歡迎,原因在於可以從正面、後面、側面三個方向進行描繪。


美女的裸體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很美。


 


【從牆壁赫然現形的邱比特!】


1979年將維梅爾《窗邊讀信的少女》進行X光掃描之後發現,原始畫作中的牆壁上繪有一幅邱比特的畫中畫。


當時是為了進行修復而重新分析顏料的成分,方才得知這並非出自維梅 爾本人之手,而是在其死後被他人用顏料覆蓋。


修復的原則就是將作品回復到作者完成時的狀態。


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刮除覆蓋在上方的顏料,讓畫作重回原始狀態,並於2021年公開展示,還因此引發了修復前後孰好孰壞的熱議。


那麼,究竟是誰出於什麼原因而將畫中的邱比特塗掉呢?


其實這幅作品在1742年的時候被當成林布蘭的畫作出售。


當時維梅爾乃被世人遺忘的畫家,而林布蘭一向不繪製畫中畫,因此有些研究者認為,畫商為了將這幅畫當成林布蘭的作品兜售,於是覆蓋掉畫中畫。


也有意見認為留白讓整體作品顯得更生動,真相至今仍然是羅生門。


 


【是誰割了梵谷的耳朵?】


1888年的聖誕夜前一晚,梵谷自行割下左耳送到住家附近的妓院,並附上留言「不要忘了我」。


應該是因為梵谷誤以為離開「黃色小屋」的高更前往妓院尋歡的緣故吧。


在這之前,梵谷看到高更描繪他創作《向日葵》的畫作時,突然生氣地說道:「我的耳朵才不是長那樣!」


梵谷之所以會割下自己的耳朵送給高更,或許是想藉此教訓他也說不定。


然而,也有一說認為,實際動手人是高更,梵谷為了包庇他才主張是自己割下耳朵的,但真相至今不明。


 


【我可沒吶喊喔!是我聽見喊叫聲】


孟克的畫作《吶喊》也變成了表情符號。


雙手捧著臉頰來模仿畫中人物的動作,這是很常見的誤解。


再看仔細一點就會發現,畫中人物其實是以手摀住耳朵。


換句話說,畫中人物並非因為驚嚇而發出叫聲,實際正好相反。


他是因為聽到叫聲而受到驚嚇。


這是孟克的親身體驗。


據說在天空被染成血紅色的向晚時分,他在橋上突然聽見吶喊聲,因而下意識地用手摀住耳朵。


然而,這其實是孟克自身長年對於死亡感到畏懼的心靈所發出的無聲吶喊,透過視覺化呈現作者内心呐喊的這幅作品,則成為表現主義的原點。


 


~山田五郎/就讀上智大學文學院期間,曾於奧地利薩爾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Salzburg)遊學一年,進修西洋美術史。大學畢業後,進入講談社工作,曾任《Hot-Dog PRESS》總編輯、綜合編纂局部長等職,後轉為自由工作者。現活躍於鐘錶、西洋美術、城市發展等各項領域,持續進行演講與寫作活動。


~《跟著大師走進名畫場景看細節:從光影、構圖到寓意,一次看懂文藝復興到印象派的藝術名作!》


~《世界一やばい西洋絵画の見方入門》


 


【博客來書店購買《跟著大師走進名畫場景看細節》】

【金石堂書店購買《跟著大師走進名畫場景看細節》】


 


#跟著大師走進名畫場景看細節 #名畫 #藝術


#閱讀筆記 #閱讀 #讀書 #讀書筆記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日文教學/閱讀筆記/電影筆記/臺灣、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5e8c0f0efd89780001c4bfee


【偶希都理~痞客邦】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https://matters.town/@scart1020


 


【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偶希都理 #廖慧淑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偶希都理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日文教學/閱讀筆記/電影筆記/臺灣、環遊世界旅遊,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時事日文
137 篇作品

【時事日文】「小王子」的日文書名怎麼說?

臺灣展覽
13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