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個表格窺探香港在東京奧運成功的原因

人間世
·
·
IPFS
·
運動員的努力,固然不能忽視,但是香港的客觀條件,對這些運動員的影響,亦絕不能小覷。

東京奧運還未閉幕,香港的表現,已經創出迄今為止最佳成績!香港隊在整個比賽中,獲得1面金牌、2面銀牌及2面銅牌。

為甚麼到今屆,表現會這樣理想?除了運動員的不懈努力外,有些很顯淺的原因,可以列點說明:

  1. 香港的疫情相對而言控制得較好,運動員在疫下仍然能夠保持有限度的訓練時間。
  2. 是次奧運在東京舉辦,氣候環境時差與香港相近,與歐美運動員相比,香港運動員適應場地會較佳。

不過,除了上面的因素外,只要整理一下這些運動員的背景資料,下面表格還能展示幾個不能忽視的因素。

上述資料整理自維基百科的紀錄;每間學校的學費是2021-22學年的學費。

這些運動員就讀中學,主要來自兩批中學:傳統名校或者直資學校(或者兩者俱備)。若果不熟悉香港教育制度的讀者,可以在此連結瞭解香港中學的不同種類

香港的傳統名校(部分官立中學,全部補助學校,極個別津貼學校,個別直資中學),歷史悠久,不少比新中國歷史更悠久,歷史累積了校風,其他主流學校難以仿效。這些學校累積了大量富有的校友,能夠動用龐大資源訓練學生的課外活動。而且長期以來,亦能夠在公開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所以能夠吸引富有的家庭選擇入讀。

傳統名校與直資學校是兩個概念。不過上面表列中的學校,除了林大輝中學不是傳統名校、聖保祿中學不是直資學校外,其餘都是直資名校。

由於上述直資名校,學費本身篩走了大量來自普通家庭的學生。當然這些學校會提供獎學金予個別有需要的清貧學生,但是主流選擇就讀這些直資名校的家庭,都起碼是中產或以上的家庭。

上面的列表,有間中學叫「林大輝中學」,這間中學在2004年成立,是很新的直資中學,這些中學,嘗試推廣不同的發展路徑,在體育、藝術方面培育學生。

林大輝中學網頁的頁首,展示了很多運動員校友。

選擇這些學校的家庭,大多數願意給予子女主流以外的教育體驗,體育教育,是其中之一。這個對於社會的多樣化發展,其實有益無害,畢竟能夠在主流學校中堅持十數年的學生,其數有限,不少學生堅持多年後,會被這個體制壓碎,自己的特色被削無蹤。

一些家庭了解子女的特長,願意給予資源、選擇去扶持子女走不同的道路,對於香港建立一個健全多元的社會是正面影響。



這些得獎的運動員,都是90年代出生,其父母,都是香港的第二代尾、第三代頭的人,這些人坐上香港最順風順水的快車,見證着城市快速變富,他們也能夠累積了不少金錢。

大部份香港家庭都願意提供資源予子女的教育,只不過能夠進入上述學校就讀的學生,其家庭能夠提供的資源,會遠遠多於其他學校。這些家庭,亦能夠擁有足夠資本,給予子女追夢的可能性。

2021年8月6日《明報》的社論有以下段落:

長期以來,香港社會氛圍都是重學業講成績,小朋友縱有運動天分,家長亦寧可他們多花時間上補習班,然而今屆東奧多名摘牌港將皆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父母願意放手,讓子女選擇一條有別於主流的道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類觀念在香港根深柢固,然而時代在變,社會亦在變,通往成功之路,並非只得一條。子女若有體育潛能,家長不妨讓他們試試一展所長,與此同時,校方、政府和商界亦可提供更多支持和配合。

上表有兩位運動員中三、中四左右就退學轉為全職運動員,這個一定是艱難的抉擇。「家長不妨讓他們試試一展所長」,是多麼理想的呼籲,往往有很現實的限制——你沒有一定的家底,家長根本沒有條件讓子女嘗試一展所長。

這些多元化的道路,只供部分人享用。其他絕大部分的學生,特別是來自普通家庭的學生,仍然要繼續在倒模般的中學生活中度過。香港的階級化(stratification),其實極其堅固。

不少貧窮國家的運動員,是希望藉著運動而脫貧;部分富裕國家的人,則以能夠選擇運動員為職業,去證明他們家庭的富有;不過一個健全社會,應該容納社會所有階層的人,都可以選擇成為運動員。

社經地位,影響子女教育機會,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不過如果社經地位,決定、限制子女教育機會,那將不是一個健康的情況。香港,卻偏偏走後者的路徑。富有家庭,能夠使用很多資源培育、製造更多機會予下一代。普通家庭,卻無法擁有機會予子女健康成長,政府所謂的支援,是否有實際作用,上面表格,也許已經展示了答案。


運動員的成功,需要堅毅、奮鬥、運氣、際遇金錢。我無意忽略體院、各個運動員、教練們的貢獻,但是有些背景因素,值得我們深思。

今次在奧運的成功,當然是香港的盛事,只不過,這大概不是你和我這些草根階層的事。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人間世無所事事諸多思緒的半廢耶青。 太多人寫風花雪月,太少人寫一些有營養又貼地的文史哲。那麼我嘗試寫下吧。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寫給年輕人的理財指南:買股票的同一刻要設定好賣出價錢

寫給年輕人的理財指南:不要做長期的承諾,買任何保險要審慎

海外華人都是「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