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假廣州人」的尋找身份認同之路

陳知隱
·
(修改过)
·
IPFS
·
由「身份認同」,傾到「疏離感」。我清楚我嚟自邊度,但係我唔知我應該屬於邊度,我應該搵返一個身份認同。人,生來孤身一人,死去亦孤身一人,係都要想爲自己搵一個精神歸屬。疏離感無處不在,不妨enjoy it。

Matters上邊嘅粵文真係唔見多,不過寫得粵文就預咗比較少人睇。希望各位識睇粵文嘅朋友多多支持。


終於有勇氣寫低呢一篇正正式式嘅網誌,亦都係在下第一次用粵文寫嘅長文,未習慣,寫得唔算好,還望讀者指教。

呢篇文通篇講嘅係我嘅個人尋找身份認同嘅經歷,等同於自己爆自己啲嘢出嚟畀人睇,又瑣碎又雜,可能有啲無聊,比較私人化,僅作分享。

文中所講嘅「疏離感」,並冇查閱過確切嘅定義,齋吹水,不討論學術知識。

本文嘅主題係「身份認同」與「疏離感」。


最近呢幾年,我好多時候喺度諗:我究竟係邊度人?我嘅身份認同應該係乜嘢?

我喺廣州老區出世,後來幾歲左右因屋企人嘅關係,迫不得已去咗市區南邊某個郊區居住,屋企人工作同市區並冇任何交集,屋企所在之地通向市區嘅交通亦都唔算方便,從此我嘅生活同廣州本地人居住嘅地方斷絕咗聯繫。

父母雙方都唔係廣州本地人(指老城區),父親嚟自廣東東北部某山區,母親嚟自同廣州黐埋嘅某城市。阿媽識講廣州話,阿爸由於十幾歲嚟到廣州讀書,所以都識講廣州話,於是乎我由細到大喺屋企都係講廣州話。每逢過年同暑假會一年或者兩年會返鄉下一次,所以阿爸嗰邊嘅「家鄉話」,我多少識講兩句。

阿爸嘅身份認同感非常之強烈。喺細個嗰陣,曾經問到「我係邊度人」呢個問題(早就唔記得呢個話題係點嚟㗎喇),就因爲父母喺我出世嗰陣,將我嘅戶口跟咗阿媽嗰邊,所以我以爲「係邊度人」係同戶口簿上邊嘅地址一樣,於是就答「我係XX人」——畀老豆鬧咗一大餐,咬牙切齒噉樣話「你係YY人!!!」,至今仍然印象深刻。

呢個當然唔係咩值得外揚嘅教育方法,我甚至因此厭惡他人強加於你身上——話「你應該係乜乜地方嘅人」「你唔應該係XX人」呢種噁心嘅思維方式。

至於點解冇廣州戶口,聽講當時好似係可以喺東山區買樓入戶,但係親朋戚友眼光短淺,個個都勸唔好買,父母又唔識呢方面嘅嘢,當然就錯失良機。呢件事或者可以另外開篇講。

十分之無可奈何,受到父母雙方嘅影響,多年以嚟以「外地人」「外來者」嘅身份喺廣州郊區學習、生活,每次學校有啲咩同廣州本土文化有關嘅活動(譬如話廣府文化相關嘅主題講座),我會抱住一種唔關心唔在乎嘅態度:我又唔係廣州人嘅一份子,點解要去關心、參與呢——雖然我一直講緊廣州話。又冇關心或者了解過祖籍地嗰個鄉下嗰度嘅文化,只係一個旁觀者。

而家偶然間諗返起都會有少少後悔,點解以前可以受到「外地人」呢個身份束縛咁強呢?參與多啲唔好咩?

時間稍微往後移少少,中考放榜,受到多種奇怪可笑又極其荒誕嘅因素影響,我居然要被迫去到阿媽家鄉嗰度嘅高中先至有書讀。

喺嗰個地方,教育水平梗係差得多,但喺呢一個我曾經回答「我係XX人」嘅XX呢個地方,XX市ZZ區,讀咗三年高中,由第二年開始,我逐漸發覺:哦!我唔係XX人,亦都唔係YY人,應該係「廣州人」至啱。好神奇,廣州畀到我嘅所謂「自豪感」,居然要去到隔籬城市先可以感受到。

我的而且確係廣州市以外嘅地區生活過,先至認識清楚自己潛在嘅身份認同。


一次機緣巧合之下,喺書店見到《廣州話正音字典》(簡體中文),同時間有睇一啲粵語自媒體拍嘅短片,察覺到自己某啲發音唔係咁標準,於是開始對粵語相關嘅知識產生興趣,咩「懶音」「文讀」「白讀」……嗰陣時仲未知乜嘢喺「粵文」,好多字未識得點讀點寫。

由呢件事開始,我先至逐漸有興趣了解粵語文化,當然,冇得避開嘅同時係最重要嘅嗰一部分,就係嚟自於香港嘅粵語流行文化:港產片、港劇、粵語流行樂、三及第文體、香港所謂「粵語書面語」文體嘅報章。之前好多年,我對大陸同臺灣嘅普通話/國語流行文化同香港嘅粵語流行文化處於雜食狀態,冇乜揀擇。

無論係廣州抑或係香港,本人對於個人嘅身份認同,確確實實係從語言呢方面開始建構嘅。

講返身份認同呢個問題。

廣州人嘅定義係乜嘢?我究竟算唔算係廣州人?唔知維基百科所講嘅定義啱唔啱,不過如果喺廣州生活過一段時間嘅人,應該大概都知道,一般意義上嘅廣州人,就係嚟自於地圖上「呢一個範圍」——即係指邊度啊?我唔敢亂講,反正唔包括天河。

2010年撐粵語事件,我仲細,兼且住喺郊區,件事發生當年對此並不知情,係喺幾年前「擒牆」出嚟睇返以前啲新聞先知道有呢件事。無可否認,發起一場有浩大嘅羣衆運動,必然產生過激嘅非理性情緒(有時我覺得自己可能有少少符合香港社會所講嘅「左膠」),但係呢一場羣衆運動令到好多人清楚,粵語/廣州話對於廣州人認定嘅「身份認同」係有幾咁重大嘅意義,或者係廣州本地市民一路都有參政議政嘅熱情,又或者係受香港社會嘅影響。點都好,能夠「行街散步」嘅時期,一去不復返。從社會氛圍嚟講,我鍾意十年前嘅廣州。

事件係咪真係簡單?你認爲自己係廣州人,你就係真嘅廣州人?我一度以爲,我由細到大都係喺廣州呢個地方長大、識講廣州話、熱愛廣州本土文化,噉我同真正嘅廣州人淨係爭咗一個廣州戶口。

當我去查閱一啲廣州本土文化,關注一啲廣州本地公衆號,了解廣州本地歷史文化嘅時候,對於好多嘢會覺得陌生,或者講係冇感情,就算親身去行幾多次都好似冇乜幫助。睇到人哋話某個地方、某樣事物對於本地人而言非常之有某種情懷、童年回憶或者其他回憶,我係點都冇辦法代入到,因爲我冇親身經歷過,只能夠憑空爲自己想像一啲虛幻嘅「廣州情」「廣州過往回憶」,陷入自己呃自己嘅狀態。尤其是有一次睇知乎,喺一個西關人發嘅動態下邊,輕輕吐嘈咗下我對於佢呢條動態提及到嘅地方些少嘅不滿,跟住畀佢兩大段講述佢喺嗰個地方嘅童年回憶+「你當然不知道」窒到冇聲出。
頂,真係好hurt。如鯁在喉,呢種感覺持續咗成個禮拜。

係啊,我係熱愛廣州話、廣州歷史、廣州文化,但係始終唔係一個喺老城區生活咗好多年嘅廣州人,缺失咗嘅老城區童年回憶,點都冇得挽回,唯有成爲一種遺憾,此爲「疏離感」之一——我還我,你哋還你哋,我係一個熱愛廣州、皈依廣州文化嘅局外人

同呢種情況相似,當我見到一啲宣傳粵語流行音樂嘅句子,譬如話「廣東歌,專屬於香港人自己嘅音樂」;聽到一啲熱愛香港嘅歌,譬如話八年前陳冠希唱嘅《香港地》,或者講到「香港是我家」嘅《同舟共濟》(具有時代意義啦,同《獅子山下》可能冇乜分別);睇頒獎典禮,有啲藝人話「多謝香港人」……遇到諸如此類嘅情況嘅時候,我會心諗:係嘅,講得又冇錯吖,粵語流行音樂源自於香港,音樂製作班底同最大嘅消費人群始終都係香港人,我只不過係一名聽衆,日聽夜聽嘅音樂都係「香港製造」嘅粵語歌,我係支持粵語歌發展,齋聽啫,精神上支持啫。按照今日噉樣嘅時勢,就算我想多啲支持嚟自廣州嘅張敬軒同陳蕾,我都冇得參與投票、爲佢哋消費啦!超鍾意子華神嘅棟篤笑,不過佢所講過嘅人、事、物,多數係基於香港社會,我冇辦法百分百感受到佢想帶嚟嘅某啲訊息。對於香港嘅「疏離感」,就喺我睇子華棟篤笑嘅時候感受得最為強烈。

噉梗係啦,話晒我一直生活喺廣州(雖然唔係市區啫),又未去過香港(咁大個仔未去過香港唔知算唔算失禮人),對於廣州人嘅疏離感同對於香港人嘅疏離感唔會係一樣嘅。

呢種「疏離感」,同卡繆(Albert Camus)所寫嘅《異鄉人》/(L'Étranger)裏面所感受到嘅疏離感並不相同。書中主人公嘅疏離感會顯得脫凡超俗啲,同世俗之人疏離,不受世俗約定俗成嘅規矩、禮儀、觀念所限制。敝人暫時未有咁高境界。

而我個人感受到嘅「疏離感」,僅僅係:當我想自稱廣州人嘅時候,發覺自己同廣州本地人有好多唔同嘅地方;欣賞緊香港流行文化嘅時候,作爲觀衆聽衆身處其中,或者係喺評論區,我會覺得:「我同你哋唔係同一個地方嘅人啊」。

唔係好清楚成日覺得疏離查實同我自己撇唔甩嘅「中二病」有冇關係。(笑)

無論有冇疏離感都好,我總算搵到咗自己嘅身份認同——自稱廣州人,熱愛廣州、香港,守護粵語文化。希望可以有更加多人寫粵文,壯大粵語社羣「我手寫我口」嘅文字生態圈。與各位互勉。

就嚟7月25號喇,「撐粵」已有12年。到時可能寫篇紀念文。若你我有緣,則相約江南西。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陳知隱廣州人,子華神忠實擁躉。得閒先吹水。
  • 来自作者

隨筆

新人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