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合陽一《物化》 香港個展
中世紀的歐洲,當時不少的科學家被大眾視為懂魔法的異端、魔鬼的同路人,繼而被壓逼、殺害。時至今日,科技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數碼世界透過IoT 等方式,逐步與物理世界融合,以落合陽一之言,其將會成就出「數碼自然」,世界亦會邁進「魔法的世紀」。
落合氏作為多媒體藝術家,最近以日本文化庁文化交流使的身份,在香港藝術中心舉辦其名為《物化: Transformation of Material Things》的個人藝術展。以我理解,落合氏期望透過多媒體藝術作為「數碼自然」的民藝,觀者能與藝術作品的互動,並藉此思考數碼物的物化與我們的關係。
昨日到訪走過一圈,展場其實不大,只有十數個展品,當中不少只能以影像的方式呈現,唯其極具代表的閃蝶作品有幸以實物方式展出。不過以我認為,藝術展本身以至於展品的描述始終太少,對於未接觸過落合氏的觀眾而言,難以理解展覽的用意。我認為首次到訪的觀眾,必定要看一次展內落合氏對香港觀眾的自我介紹,或會對展覽有最起碼的認知。
落合氏在介紹片段中提到,他的研究基礎乃是對日本、中國、韓國有莫大影響的華嚴哲學。在《デジタルネイチャー 生態系を為す汎神化した計算機による侘と寂》一書他提到,若不突破言語這種「情報壓縮」、「框架化」代替品的界限,就無法再進下一步。
以我作為IT人的觀察,近年部件與部件之間的中介,都著重以人類得以容易理解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作為主調。落合氏認為,機器學習這類將中間過程黑盒化的「End to End」, 才能夠為我們帶去新的領域。其以華嚴經作為對照,就是從「理事無礙法界」(以語言得以將世界分割起來/一所指對一能指)轉換至「事事無礙法界」(事象與事象互相交織/一所指被眾能指包含在內)。而「物化」,指的是如莊周夢蝶中,蝶與自身之間雖姿態不同但本質相同,超越、轉換主體的過程,數碼物亦如此從數碼(digitial)與物理(physical)之間來去轉換,唯其本質不變。
至於為何選擇香港作為展出地,落合氏有說:
我經常出國,並在國外舉辦展覽。 從我還是一個小男孩開始,香港已經是我最喜歡造訪的地方之一。隨著2000年代的到來,這個城市的霓虹燈被LED取代,色溫已然改變,我對這城市景觀的改變感到新奇,亦升起懷念和惆悵之情。
香港從霓虹燈轉自LED 的色溫驟降,對於不少香港人和日本人來說,似乎是共同的溫度改變。
不論如何,仍然樂見這類較前沿的展覽能夠在疫情之下,在香港展出,也能為後疫情變得更脆弱的社會,帶來一點點新意和溫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物化: Transformation of Material Things
地點: 香港藝術中心三樓實驗畫廊
日期: 2021.02.05–2021.02.28
時間: 10:00–18:00
費用: 免費入場
https://hkac.org.hk/calendar_detail/?u=80hCAI4Vyhc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id=206751149370478&story_fbid=3935941499784739
相關文章: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