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轉職思考法

子非魚
·
(修改过)
·
IPFS
·
唯有「隨時能換工作」的人,才能獲得自由

📘閱讀書名

轉職思考法:唯有「隨時能換工作」的人,才能獲得自由


📝閱讀心得

這本是我幾本關於工作的書看到目前收穫最多的一本,首先提到了決定「市場價值」的三要素:技能、人脈、產業。在西方書籍常常關注於「技能」,但這偏向受薪階級思維,而「人脈」偏向從管理往資本階級的思維。但是對於市場價值影響最大的,是「產業」的生產性。

這也是亞洲社會普遍認定的理想科系,例如醫學、資工、會計、金融等等,或許會計系與數學系一樣的努力燒腦,但在社會上所領的薪水卻天差地別,如果一位NBA球星生在沒有籃球產業的時代,那麼他可能沒辦法飛黃騰達。

再來提到產業的生命週期,我認為最明顯的就是有沒有SOP手冊,每次在寫SOP手冊,都會被要求說道「所謂SOP手冊,就是要簡單到猴子都會做的程度。」基本上,當產業走到新人可以依照SOP在短時間內上線,那這個產業也接近尾聲,只會不斷的降低維運成本。

書中又提到,在高薪的成熟產業中,如果「長年下來一直沒有提升自己的市場價值,遲早有一天你會面臨遭公司逼退或減薪的命運。最重要的一點,你一定要記住,在你的年紀超過四十五歲之前,絕對不會有人告訴你這個未來的命運。這就是這個社會最可怕的地方。」這就是許多人的中年焦慮吧,當薪水不錯,卻又知道薪水並不符合自己的市場價值,只落得進退維谷。

接下來書中直接打破西方的工作熱情困局,指出to do型人與being型人,市面上成功學、熱情、技能等類型幾乎都是1%的to do型人撰寫,但99%屬於being型人,也就是只要存在狀態舒適,沒有遠大的目標也可以的類型。

並指出對being型人來說,很重要的兩個狀態:

  • 改善「自己的狀態」的方法:

    • 提高自身的市場價值(主角不夠強,遊戲就玩不下去)。

    • 盡量避免為了工作而自欺欺人(如果沒辦法喜歡自己,就算市場價值再高、能力再強,也無法喜歡這個遊戲)。

  • 改善「環境的狀態」的方法:回想一下最近半年來讓自己感到很緊張的場面。

    • 壞的緊張超過十個→最好改變職場。

    • 好的緊張未滿三個→最好挑戰更難或過去不曾做過的工作。

還有being型的人找出「喜歡的事物」的方法:

being型的人並不一定需要「打從心底想做的事」。不過「有一點想做的事」每個人都有,可以靠以下兩種方式找出來。

  1. 從「經常受稱讚但自己沒感覺」的事情中尋找。

  2. 從平常的工作中找出「做起來完全沒有壓力的事」。

總而言之,是本簡明又具啟發性的好書!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