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什麼 | 回到日常
最近重新練習打坐,從調整坐姿、手勢、了解打坐的意義,到現在的數呼吸階段。
自己安排清晨七點半的早課,每天10-15分鐘。過程每每心猿意馬,導師說數到十就可以,不要執著於計數,好好的覺察自己的一呼一吸。我聽了有懂,數的時候卻總是一、零、一、零、一、零,最多到四。導師的聲音再響起時,我大多停在一或零。無法更專心了。至少現在如是。
過去的一個月和小六同學一起拼畢業考試,臨時多了很多額外作業要追,兵荒馬亂的走過了20多個日子。然後就突然和所有的小六生告別了。時間過得好匆忙。
今年因為瘟疫的關係,有些學生我有半年沒見到面了,每年的最後一趟課,我會留給畢業生的字和卡片也沒來得及寄給他們。忙到慌了。
迫切讓人亂了呼吸。也許越急迫的時刻越要緩下來。用日常儀式來穩住自己的心。慌亂嗎。那就靜下來打坐和寫字。調整呼吸。呼。吸。呼。吸。《四十二章經》中記着這樣的故事 \ 對話:
佛問諸沙門。人命在幾間。 對曰。在數日間。 佛言。子未能為道。 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 對曰。在飯食間。 佛言。子未能為道。 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 對曰。呼吸之間。 佛言。善哉。子可謂為道者矣
【試譯】
佛問:人的命有多長? 沙門 A 答:在數日間。(起點已不低) 佛卻說:你未能為道。(大白話:你還不懂得如何修行 佛法) 沙門 B 答:在飯食間。(人命又更短了)。可佛也說他未能為道。 再來,問到第三位弟子時(中間還略去多少人?),他答:呼吸之間 佛心大悅:說的很好!你啊,可以說是懂得修行的人了……
生命的流轉與消逝就在呼吸間。死亡永遠緊隨在後。當下可以做什麼呢。
有時候死亡是自己選擇的。有時候不。有時候死亡是投身火中,鑄成寶劍。有時候死亡是站上火車走進浴室。有時候。死亡是頭也不回地走入湖中。更多的時候,死亡是無法選擇的標籤。
男: 音容宛在 | 英才天妒 | 羽化登仙 | 壯志未酬 | 泰山其頹 | 哲人其萎 | 五福全歸 | 駕返蓬萊 | 福壽全歸 | 還有。n代同堂子孫滿堂
女:蘭摧蕙折 | 坤儀足式 | 持家有則 | 溫恭淑慎 | 淑德永昭 | 駕返瑤池 | 慈暉長照 | 慈暉永懷 | 還有。n 代同堂子孫滿堂
任後人選擇。選項在這。
排隊等著後人的,還有各種疾病橫禍災害(?)與效率。當然也少不了各種應對。
拉開時空的維度。死亡以不同的姿態、面貌和文字降臨,讀起來五味紛陳。我記得讀中國近代史時,每週有60多頁的英文資料要讀,有一週讀到文革的記錄。讀了十多頁,根本讀不下去。60頁勉強只讀了20來頁吧,寫信給老師,說下次重口味的可以分兩週嗎。
幸運的時候,我們死去並留下名字。不幸的時候,我們變成巨大的、堅硬的石頭。供後人打卡拍照權作紀念。都是標籤。你真懂得就不需要看標籤。
死亡是什麼呢。活著是什麼呢。死要帶走什麼呢。活著要留下什麼呢。@Sunline 阿線說問還是要問的。可答案是什麽不重要。
「答案」本身在生命裡就是最不重要的東西啊。雖然我有「問為什麼」和「非要想出為什麼」的病。
如果所有的事都有解答,也許活著就真的不好玩了。
也對。
也許死亡就在我們的日常中。每時每刻,每一個呼吸之間,我們都在經歷死亡這件事。身軀尚存,可心和眼皆可『亡』。然『亡』也有境界之分:
盲、有眼無珠 | 視而不見 忙、心遁於事 | 走失了心 忘、心上無事 | 坐忘最佳
你願意讓自己的心經歷哪種死亡。
如果可以選擇的話。
以上,庸人自擾。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