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困境

上下左右
·
·
IPFS
写于2021年8月27日

现在网上流行“丧文化”,让我感到有必要对如今人们的精神状态做一个极简的梳理。本文主要基于直观印象,肯定疏于片面,还望抛砖引玉。

一:躺平

首先这是个人对资本的反抗。政府近期在打压资本,包括教育,医疗,房地产,最近对996的治理也初见苗头。打压资本直接的效果是整体经济受到冲击,短期来看是劳动者的生活更为艰难,而长期的效果还不确定。更为立竿见影的帮助劳动者的方式是通过建立工会,提高劳动者的待遇,但这条路是政府不允许的。如果只是一种反抗,躺平也不算是一个困境,但它也反应出个人对自身未来失去信心。这就引出了第二点:

二:厉害了我的国

这是个人和国家的关系。国家确实取得了很多成就,但近年来整体经济环境的恶化,包括贸易战和疫情的影响,在人们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有人说:“我对国家充满希望,对自己未来充满迷茫。” 这是近期一个网络热点。我在日记《国强民强之谜》中深入分析了这两者的差异。简单来说,一个国家可以选择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式,一种是通过强民来强国,一种是通过弱民来强国。这两种方式在中国都有体现,但后者正呈现增长之势。当人们对自身的未来失去信心的时候,要么就选择躺平,要么就选择用“厉害了我的国”来麻痹自己,要么就是恶意地拉踩其它的国家来寻找心理平衡,这就是弥漫在网络的有毒的民族主义氛围。躺平只会让人更加冷漠,麻痹自己并不能弥补现实里国与民之间扩大的鸿沟,而民族主义的恶意只会滋生更多的恶意。每一种选择都无法带来安慰。

三:科学

我昨天转了一个新闻,一个以第一作者发文《nature》的硕士回乡当了公务员。这也许是个案,但中国社会显然缺少对于科学的关怀与敬意。中国人唯一存在“敬意”的其实就是当公务员。“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真的读书高吗?不是,是读了书之后当了官才是高(否则还不如不读)。除了这一条,万般皆下品,当然也包括科学研究。中国人虽然不喜欢科学,但是对于技术还是热衷的,最好是能够拿来就用的。原因很简单,技术能够创造财富,能够增加对于社会和人的掌控,所以它完全符合官的利益。在中国,科学家是被归到劳动模范那一类的。比如袁隆平,钱学森。他们如果做出了任何科学的成果,它的价值和科学没有一毛钱关系,而仅仅是它服务了“人民”,它感动了中国。我们会说牛顿,爱因斯坦是天才,但中国从来不把科学家比作天才。也许是因为再优秀的人也不能比官更加优秀,也许是因为中国容不下个人英雄主义的话语。

四:公益

中国人对于公益向来不太热心,但近年来,公益几乎被污名化了。比较典型的是动物权益和环保(女权主义也和公益沾边)。其实中国在环保上还是有很大作为的,但环保的议题往往受到很大的争议。原因很简单,这些议题是“白左”最为积极的议题,也就代表了西方的伪善。凡是西方所倡导的,我们都要反对。如果是一个正常人,面对伪善,应该是自己用行动去实践真正的善,但是他们偏不。当阿富汗的妇女被塔利班杀害的时候,他们不同情。当西方接收难民的时候,他们嘲笑西方是“圣母”。这就是犬儒主义。他们对于正义没有任何的关怀,因为他们只关心此时此地自己怎么能过得舒服一点。当任何人显示出一点点更高尚的关怀的时候,他们就有了一丝慌乱:“利他主义都是装X的吧?”他们这样安慰自己。

五:爱情

爱情当然也被污名化了。只剩下“舔狗”,“海王”,“绿茶”,要么就成了心灵鸡汤一样的“共同成长”,等等。人们喜欢说:“根本就没有什么爱情,不过就是一时分泌的荷尔蒙”。这似乎很有道理。但是,我怎么就没有听过有人说“根本就没有什么爱国,不过就是一时分泌的肾上腺素”,“根本就没有什么孝顺,不过就是基因代码上的一段小bug”呢?爱情的庸俗化和污名化,当然是因为人们把金钱和利益看得重于一切,同时也是因为人被物化,人性被压抑,道德能力缺失,想象力和创造力枯竭的结果。我们的祖先有那么多美丽的爱情,到了今天已经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人们的大脑只是对于视觉,触觉,这些最为简单的刺激有反应。

六:正能量

我曾经分析到:“互联网直接塑造了我们虚伪的,表演性的人格。而这种人格是一种肯定性的人格,提倡的是正能量。没有人去主动展示负面的,脆弱的人格,因为这不符合人性。人性都是要强的。通常的情况下,负面的,脆弱的东西不被展示,却总是存在。每个人都知道它存在,而且很自然。但是当互联网出现了以后,它占满人的空间。它无处不在。人们原本丰富的多元的人格被互联网挤占了。我们不仅是没有时间去离开互联网,也没有一个可以表达非正能量的公共空间。从此以后,那些负面的,脆弱的东西已经无处容身了。…… 这种暴露更大问题在于它扭曲了囚犯的自我,剥夺了他的自由意志。”

我们越来越被物化,这是现代性带来的一个普遍病症。如果我们有超越性,有信仰,也许我们能够摆脱这样的痛苦。但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没有超越性的。我们看罗素说他为什么活着:“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也就是我们上面讲到的三个问题:爱情,科学,和公益。罗素也没有诉诸信仰。他的处境和我们中国人是相似的。但他能够在上面这三个问题中找到安慰。

古代的中国人也能找到安慰,就是中庸,就是天人合一。中国人是可以和自己和解的。但现代的中国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我们缺少一个固定的坐标系。当世界快速变化的时候,昨天流行的东西到了今天就已经过时。昨天茅台还是市场的宠儿,今天就变成了弃子。人们应接不暇,生怕自己被时代所抛弃。

现在流行的内卷,就是把他人当做自己的坐标系,当自己比他人好,那么自己就算成功了。当每个人都以他人为坐标系,那么就没有真正的坐标系。在时代的洪流中,人们像拼命抓住一点点的确定性,希望“上岸”,所以有人选择了当公务员。但是他们的内心还在彷徨。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上下左右近来国内各大平台的审核越来越严,很多文章发不出去,于是发到这里作为一个记录。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告别鲁迅

民运的未来

中国人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