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慷仁赴陸是個社會實驗?| 小丑演員瓦昆.菲尼克斯曾拍偽紀錄片,揭露流行文化的醜露面

鋼哥
·
·
IPFS
·
近期,吳慷仁赴陸簽約新的經紀公司,引發台灣社會不小的轟動。更讓人非議的是10/1(二)在微博慶祝「錦繡中國」快樂。許多網民開始議論這是「預謀許久的賣台計畫」
近期,吳慷仁赴陸簽約新的經紀公司,引發台灣社會不小的轟動。來源:吳慷仁臉書

近期,吳慷仁赴陸簽約新的經紀公司
引發台灣社會不小的轟動

更讓人非議的
10/1(二)的午夜便在微博慶祝「錦繡中國」快樂
許多網民開始議論這是「預謀許久的賣台計畫」


吳慷仁前後的言行不一致

擷取自洪馬克導演臉書貼文

「吳慷仁會被罵,不是他挺台還是舔共,而是他前後的言行不一致。

但是藝術家總是超前的,搞不好這一切都是他計劃的一部分,或許 5 年後他回來了,然後推出一部紀錄片,原來這一切都是他的大型社會實驗,他用臥底的身份進去紀錄中國演藝圈的身不由己與荒謬,也紀錄台灣媒體的過度反應與噬血。」

這個想法確實也有可能。《小丑》演員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曾經也有將自己看似荒唐的散漫,拍成紀錄片並且公開諷刺流行文化。


瓦昆.菲尼克斯的偽紀錄片

2010 年的《I’m Still Here》(暫譯:我仍健在)。是一部凱西.艾佛列克(Casey Affleck)執導的偽紀錄片。

演員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來源:維基百科。

講述演員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宣告退出演藝圈,並試圖成為嘻哈饒舌音樂家的過程。

《I’m Still Here》最初被宣傳為真實紀錄片,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和困惑,但後來,瓦昆親自揭露其實是精心策劃的一場表演藝術。

 — -

.

《I’m Still Here》靈感與合作

《I’m Still Here》的想法誕生於 2008 年左右。當時瓦昆宣佈將退出演藝圈,並專注於嘻哈音樂事業。

這一宣布令外界震驚,當時瓦昆正處於事業巔峰,以《為你鍾情》(Walk the Line)和《神鬼戰士》(Gladiator)等電影聞名。

這個宣布看似突然,迅速成為頭條新聞。瓦昆與他的姊夫兼好友凱西合作共同創作,執導並製作了這個作品。

凱西.艾佛列克(Casey Affleck)。來源:維基百科。

— -

.

表演藝術與媒體批判

《I’m Still Here》的設計,是一場對名人文化和娛樂產業的諷刺。《I’m Still Here》批判了名聲、身份認同,以及媒體聚光燈下的毀滅性影響等主題。

為了拍攝《I’m Still Here》瓦昆採取了相當大的改變,包括:蓬亂的長髮、濃密鬍鬚、太陽眼鏡。都是瓦昆長期表演的一部分,他的意圖在模糊現實與虛構之間的界線。讓《I’m Still Here》更像是一部「頹喪瓦昆」的紀錄片。

瓦昆甚至保持這種角色長達近兩年、在公眾場合中表現出怪異和反常行為。例如在《大衛.萊特曼深夜秀》(The Late Show with David Letterman跟主持人萊特曼近乎尷尬的訪談,刻意拒絕回答萊特曼的許多問題。

— -

.

大眾對《I’m Still Here》的反應

在電影上映前的這段期間,瓦昆的行為引發了廣泛的猜測。許多人不確定瓦昆是否真的在經歷精神崩潰、是否真心想當嘻哈歌手,或這是否只是瓦昆精心策劃的騙局。

後來,這種混淆進一步加劇。因為瓦昆和艾佛列克直到在《I’m Still Here》上映前,既不確認也不否認這部紀錄片的真實性。

瓦昆和艾佛列克在電影上映前,既不確認也不否認這部紀錄片的真實性。Photograph: Startraks Photo/Rex

— -

.

《I’m Still Here》製作方式

這部影片採用了「真實電影」的風格,像是:晃動的鏡頭、零碎的剪輯、不穩的運鏡等。讓觀眾「感覺像」是在觀看一部全程跟拍的紀錄片,而非是套好腳本的精緻演出。

《I’m Still Here》中有瓦昆與其他名人互動,也有嘗試錄製嘻哈音樂,以及他與朋友和同事關係破裂的場景。

《I’m Still Here》也捕捉了瓦昆試圖轉型時的掙扎,包括:成癮、憂鬱和公眾的審視,呈現出他艱難而坐立難安的自我改變過程。

《I’m Still Here》中有瓦昆與其他名人互動,也有嘗試錄製嘻哈音樂,以及他與朋友和同事關係破裂的場景。

— -

.

瓦昆揭露《I’m Still Here》的騙局

在電影上映後,凱西和瓦昆承認《I’m Still Here》並非真實紀錄片,而只是一件表演藝術作品。凱西透露,片中所呈現的事件,全是精心策劃的、所有參與者都知情。唯有公眾和媒體,被瓦昆的「退休」蒙在鼓裡。

這部「紀錄片」的目的,是模糊真實與虛構之間的界線,向觀眾呈現媒體和觀眾如何「看待」名人。輿論的嗜血,只關注「為何你要這樣做?」,更多的人冷眼旁觀,等著看瓦昆的嘻哈夢破碎,接著再無情地說

「看吧~我早就知道他只是玩玩的而已。」

而非真正關心瓦昆的生活是否出了什麼狀況。

這部「紀錄片」的目的,是模糊真實與虛構之間的界線,向觀眾呈現媒體和觀眾如何「看待」名人。來源:《I'm Still Here》電影劇照。

— -

.

《I’m Still Here》對瓦昆的影響

《I’m Still Here》獲得了褒貶不一的評價,有人讚揚這部電影的創新性和瓦昆的投入;然而,有一些人則對被欺騙的感到不以為然,或對精心策畫的內容本身感到不適。

無論如何,《I’m Still Here》最終成為了一部極具爭議的藝術作品,引發了藝術界以及流行文化強烈的反應,並引起了關於名人壓力和名聲的討論。

電影上映後,菲尼克斯重返演藝圈,向公眾證明他口中的「退休」,其實是整個精心策劃的表演的一部分。

隨後,瓦昆繼續拍攝多部備受好評的電影,如《小丑》以及近期剛上映的《小丑:雙重瘋狂》重新奠定了自己作為一線演員的地位。

最終,這次表演,讓《I’m Still Here》成為近代好萊塢歷史上最具創意的名人轉型嘗試之一。

隨後,瓦昆繼續拍攝多部備受好評的電影,如《世紀教主》(The Master)和《小丑》(Joker)。以及近期剛上映的《小丑:雙重瘋狂》(Joker: Folie à Deux)重新奠定了自己作為一線演員的地位。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鋼哥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行為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光影筆記
26 篇作品

🎥🎞️📝堪稱男版《懼裂》的《非常男人》如何顛覆大眾對容貌焦慮的刻板印象?

📝📝:你的腦袋爛掉了嗎?|《牛津字典》年度選字 brain rot 揭露AI時代的糟糕網路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