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大英博物館典藏的浮世繪及中國年畫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
·
IPFS
·

今年9月,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宣布購得一本日本浮世繪師葛飾北齋(1760-1849)晚年製作的繪本書籍《萬物繪本大全圖》,內有103頁的插畫,內容包羅萬象,包含名勝風景、神話故事、各國風俗、動植物等等。這件作品長年不為人所知,直到二十世紀中葉才出現在拍賣會場上。此次大英博物館除了購藏,也將繪本內容數位化,並進行公開。

Katsushika Hokusai(葛飾北齋), 万物絵本大全図, 1829 , The British Museum.

有趣的是,這則新聞除了日本、英國媒體報導,歐美媒體乃至臺灣都有關注,可見葛飾北齋與日本浮世繪的名氣有多大,甚至超越國境與文化的藩籬。

眾所皆知,浮世繪在十九世紀曾影響法國印象派的發展,包含梵谷在內也是一位浮世繪的狂熱收藏家,並有以浮世繪作為創作元素的作品存世。而浮世繪的誕生,固然與日本戲劇、歌舞伎文化的發展,以及活版印刷技術的革新有關,但有些研究也提到中國年畫(以及更廣義的民俗版畫)對浮世繪的影響。


江戶時代幕府進行鎖國,開放長崎作為通商口岸,此時往來於中日之間的中國商人將年畫及相關的技術、人才帶往日本,多少帶動浮世繪的發展。

年畫因為多在新年期間被張貼屋內外,用以趨吉避凶而得其名,為了表現吉祥喜慶的寓意,多以鮮明的紅、黃、藍等原色所構成,內容則包括戲曲、小說、神話故事等等。一般認為,年畫與文人或宮廷所喜好的精緻書畫藝術有所不同,具有民間藝術活潑通俗的特性。然而這並不是指說兩者就毫無牽連瓜葛,實際上達官顯貴及知識分子當然需要趨吉避凶、招財進寶,所以也是年畫的購買者,此時年畫的生產製作,可能也會參考市面上流行的文人畫、山水畫的圖像或線條,以滿足不同階層的客群。

Wan Tong Le You Yu(頑童樂有餘), 1801-2000, The British Museum.

回頭來看,大英博物館內除了世界聞名的浮世繪收藏外,實際上也典藏了一套來自中國的年畫,主要來自法國收藏家杜伯秋(Jean-Pierre Dubosc, 1908-1988)的收藏。杜伯秋在1920年代末期被派往北京擔任法國大使館外交員,並且成為中國著名古董商盧芹齋(1880-1957)的女婿。而盧芹齋最有名的事蹟就是將唐太宗陵墓的「昭陵六駿」轉賣美國,雖說杜伯秋也參與過岳父的古董賣賣事業,但除了器物、書畫外,醉心中國文化的杜伯秋,也是將年畫視為藝術品進行購藏的先行者。這些年畫最後成為了大英博物館的典藏品,並以數位化的形式向全世界公開。

昭陵六駿-颯露紫,黑白相片,wiki。

時至今日,浮世繪已被視為日本珍貴的藝術資產,若閱讀市面上日本美術史的書籍,浮世繪的發展必定會被編入其中。然而中國的民俗版畫相對上比較少被重視。這其中或許與浮世繪及年畫各自在藝術史發展中的位置有關,難以在此一言兩語說完。你們覺得年畫、金紙等民俗物品上的繪畫是藝術品嗎?

Door-god in military dress on horse brandishing two swords, 1901-2000, The British Museum.

附帶一提,就像梵谷傾倒於浮世繪的流暢線條與濃豔用色,將其作為藝術創作的圖像靈感。同樣也有一群俄羅斯畫家受到中國年畫的啟發。有關這部分,讀者可以參照中正大學楊玉君教授的文章【投書】中國年畫的露西亞遊記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ecthelion1993/ 美術史是研究美術品與時代文化交涉互動下的歷史研究,而當代讀者的閱讀及傳播也參與了美術史的形塑。五丁目期待透過不同形式的短篇筆記,提供關心文化、喜好藝術的各位一個富知識性的生活提案。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展覽分享】跨.1624:世界島臺灣

【物中所見的臺灣神社】#0 遺落在失落樂園的臺灣神社石燈籠真身

書展與藝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