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記:《捍衛戰士:獨行俠》

Alfredo
·
·
IPFS
·

《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 (2022)
導演:Joseph Kosinski

首集《捍衛戰士》(Top Gun, 1986)於我一直是深刻的童年印像,非關電影經驗(畢竟當時只能看畫質很差的盜版錄影帶),而是更接近一種媒體行銷下的時代記憶:Tom Cruise 的英姿煥發,F14戰機的帥氣威武,光彩炫目的MTV式影像和繞樑不絕的 Danger Zone 和 Take My Breath Away。相隔多年後重看,更辨識出在八零年代全球冷戰架構中屬於男性的美國英雄敘事(天才、冒險、不可一世、失敗而後成長),和潛藏在其中的性張力:Kelly McGillis飾演的女主角如何以金髮尤物之姿慾望著 Tom Cruise,以及男性肉體神話意外洩出同志深櫃壓抑的詮釋。

這些遺留在80年代的餘味,正是為何在超過30年後,《捍衛戰士》傳出拍攝續集的消息令我不解的原因,但如今《捍衛戰士:獨行俠》當真拍出來卻又大受歡迎則更是令我意外,只能說我已經和大眾品味脫節太久了。

前集中天才飛行員年少輕狂的敘事框架已無法再挪用到36年後的續集,反而因著 Tom Cruise 的不老形像,年邁的 Maverick 像是從冰箱拿出來解涷一般延續著他的男性肉體神話,他仍然是海軍最強的飛行員,雖在時間和體制的變化下被邊緣化,卻能完美地保留身為獨行英雄的形像。而劇本更積極地回收前作的各種角色弧線,包括他和 Ice 之間長久的深刻友誼,像是被困在時間膠囊般地對昔日罹難同袍 Goose 之子 Rooster 的矛盾心結。Kelly McGillis 無法回歸的缺撼由 Jennifer Connelly 補上,但也是之後我才知道她的角色 Penny 是首集台詞曾提到的「上將的女兒」,是Maverick 的舊愛之一。

這種鋪天蓋地的引用不只在角色線上,光電影片頭航空母艦上戰機起降的剪影就完全是仿前集到接近複刻的重拍,包括熟悉的 Danger Zone 的再次出現。阿湯哥的飛行夾克、川崎重機,酒吧的角色初識到訓練場的重遇的橋段設計,前集的沙灘排球在續集中成了海邊的足球肉搏。年輕一輩飛行員的相互較勁,男女主角間的挑情試探,各種元素不一而足,明擺是前集同樣概念的微型重現。

但在種種精心的重製與引用中,首集些許的危險奔放氣息卻在續集消失無蹤,更不用說其中男女、男男之間各種表面上、檯面下的性張力都不見縱影(可能肇因於政治正確文化和全球市場電檢規範的混合因素)。取而代之的更堅實的男性英雄敘事:不老英雄如何能成為老師與父親,花心浪子如何能安定下來尋得真愛,以及在此之上,男人如何還是能不斷證明自己的肉體神話?若36年前的《捍衛戰士》是一種時代夢幻泡沬的剪影,《獨行俠》則是拒絕現實經由時間跨度的滲入,架構出一個以Maverick為中心的封閉世界。

這種封閉性也體現在片中空戰任務的設定上,首集戰事背景像是模糊的冷戰前線邊緣一觸即發的擦槍走火,續集則是空戰與劫盜電影的混合:無名的敵軍和麥高芬式的任務目標,透過一連串的關卡設置和任務簡報與訓練,讓空戰場景設計顯得更加清晰、明確,F18、F14戰機和敵軍的「第五代戰機」的交鋒,營造出敵我雙方強弱態勢的變化,對應到尖端軍事科技和飛行員技術能力互相競爭的電影潛題,在可圈可點的空間調度下,讓最後高潮對戰更富娛樂與刺激性,相比之下首集的空戰就顯得混亂、觀點不明,但這也是當年拍攝技術的限制所致。

然而整個任務結構設計無可避免有著超現實的電玩感,新一輩的Top Gun飛行員延續前集之下,看似成為更完美的戰爭工具。續集對此等軍事與愛國主義的修正,是將敘事巧妙地放在肉身對抗科技,個人對抗體制的命題對立上,更以「一個都不能少」的人本主義減低了前集光鮮之下所濔漫的瘋狂與潛藏的殘忍,回歸角色生命的自我省思,與團隊、世代的連結與和解。續集強調實機拍攝和演員高G力真實反應,不但試圖呈現飛行的機械物理美感,也再次強調了飛行員的身體能耐,轉化成觀眾在戲院觀影的體感,這一切一定程度消解了軍武的負面符號意像,也貼合 Tom Cruise 近年在《不可能任務》系列中親身演出特技的實拍、奇觀美學。

如果串流、CGI、超級英雄IP是新時代好萊塢擁抱的方向,《獨行俠》的懷舊、物理特效、傳統角色戲劇鋪排和大銀幕體驗,讓 Tom Cruise 本身的巨星形像和故事中 Maverick 的處境有著一定的相似性,他既是鎂光燈下的英雄,也是舊時代即將逝去前的最後光采。Maverick 這角色在36年後還如何能有說服力,或許一部份取決於觀眾對 Tom Cruise 這個符號仍保有多少的認同與信仰。

然而反過來說,續集的成功,也許代表相隔36年不同世代的觀眾,想看的電影並沒有那麼的不同,或者說,36年前蜂湧進入戲院的觀眾,至今仍然想看同樣的東西。由此來看,《獨行俠》確實是一部拍的更精緻、明確而保守的續集,它反應出怎樣的時代氣氛,或許要等拉開一段時間之後才能更清楚。

(完)(2022/6/25)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Alfredo網誌Blog on Cinema的作者 業餘影評寫作者 Cinemagoer
  • Collection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