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中國是真正的東亞病夫

ChinaOffice
·
·
IPFS
·
最近,《華爾街日報》的觀點文章《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引發了一些爭論,不過這些反應大多針對這篇文章的題目,而不是內容。其實,這篇文章的內容與中國人敏感的那個「東亞病夫」基本沒有任何關係,文章分析的是此次疫情所暴露出的體制問題以及可能引發的全球性影響。因此,China Office決定翻譯此文,並將題目改爲「中國病了,世界會怎樣?」,共各位朋友參考。

中國病了,世界會怎樣。

文/ Walter Russell Mead
譯/ China Office

A Chinese woman wears a protective mask in Beijing, Feb. 3. PHOTO: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本週,曾經勢不可擋的中國力量似乎顯得有些落寞,原因顯然是來自一種可以跨物種傳播的蝙蝠病毒。在中國當局努力控制疫情並重啓其經濟的同時,這個已經習慣了中國之崛起的世界,不得不重新認識到,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即使是北京的權力。

我們至今仍然不知道這種新的冠狀病毒會有多危險。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政府仍在試圖隱藏問題的真實情況,但就目前的情況看,與埃博拉或者SARS病毒相比,這種病毒的傳染性更強,但致死性相對較弱——雖然也有一些專家認爲SARS和此次冠狀病毒的傳染性是類似的。

中國應對此次危機的最初舉措只能說是差強人意。武漢政府隱瞞不報、自私自利;而中央政府的手段雖然強硬,但目前效果不佳。中國國內的城市與工廠被關閉;而病毒卻在持續傳播。我們都希望政府可以成功地控制疫情,並儘快治療病患,但政府目前的表現讓中國內外對中國共產黨的信心開始動搖。雖然,北京可以指責美國禁止曾到過中國的非國民入境的做法,但這並不能掩蓋一個基本事實:所有加速並擴大了疫情傳播的決定都是武漢和北京作出的。

據預測者分析,此次冠狀病毒疫情最可能造成的經濟影響,將會是中國在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在短期內的極速下跌,並隨着疫情消退而復甦。而最重要的長期影響,則是國際公司對其供應鏈進行「去中國化」的趨勢。新的貿易戰加上持續的公共衛生隱患,會使供應鏈的多樣化變成更加明智的一個選擇。

類似冠狀病毒以及之前的SARS、埃博拉與中東呼吸綜合症的流行,會成爲對我們系統的一次檢驗,並逼迫我們去思考那些難以想象的情形。如果有一種和埃博拉同樣致命同時又和冠狀病毒傳播得一樣快的疾病的話,美國應該如何應對?我們需要怎樣的國內與國際機制,才能最小化出現如此災難的可能性?

流行病的爆發也讓我們開始思考地緣政治與經濟方面的一些假說。由於中國經濟此次所遭遇的(希望是)短期干擾,我們已經看到了金融市場的振盪與商品價格的下跌。那麼,如果中國經濟因爲流行病的爆發或者很可能隨之而來的金融崩盤而陷入長期低迷的化,又會發生什麼?這種情況又會對中國的政治穩定、中國對世界的態度、以及全球的權力平衡產生什麼影響?

長期來看,中國的金融市場也許比它的野生動物市場要更危險。考慮到幾十年來由於國家主導的借貸、地方官員與地方銀行勾結的大規模瀆職、不斷擴大的房地產泡沫、以及普遍的工業產能過剩等問題所產生的累計成本,中國勢必要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經濟調整。一旦虛假的價值、過高的預期與分配不當的資產發生內爆,即使是最小的振盪也可能引發燎原之火。倘若真是這樣,沒有人知道中國的管理者與決策者是否擁有足夠的技術能力與政治權威,來將危險控制在最小範圍——尤其是因爲這種情況可能會給那些政治關係戶的財富帶來巨大的損失。

我們不知道這種災難合適或是否會發生,但地緣政治和國際事務學者——當然也包括商界領袖與投資人——都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中國力量雖然看似引人注目,但仍然脆弱不堪。一個致命的病毒或一次金融市場的潰退都有可能在任何時候深刻地改變中國的經濟與政治前景。

現在很多人都在擔心此次冠狀病毒的爆發可能演變成一次全球性的瘟疫。其實,中國經濟的垮臺所造成的後果同樣也會是勢不可擋的。全球商品的價格將會暴跌,供應鏈將會斷裂,幾乎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將在劫難逃。中國及其他地方的經濟復甦將會變得非常緩慢,而由此帶來的社會與政治影響將會是巨大的。

如果北京的地緣政治足跡因此而收縮的話,那麼也可能帶來令人意外的國際影響。有人認爲,如果美國唯一的潛在對手退出比賽的話,那麼我們很可能會再次進入一個單極化的世界。但從美國政治的角度來看,它也許會變得更加抽離而不是投入。如果來自中國的挑戰不再存在的話,許多美國人都會認爲,美國將可以安全地減少它在國際上的承諾。

到目前爲止,二十一世紀可算是一個黑天鵝的時代。從9/11到川普總統的當選與英國脫歐,這些概率低但影響大的事件重新塑造了世界的秩序。這個時代還沒有結束,黑天鵝還會出現,而冠狀病毒的流行也並不會是在中國發生的最後一例此類事件。

*本文翻譯並未獲得《華爾街日報》授權,僅供交流使用。如需轉載或刪除,請聯繫本號。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