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六四記憶 | 金馬達基金公告 no.23
這是國安法推行後的第一個六四。香港維園燭光晚會第二次被發出反對通知書,廣場遭到封鎖。然而人民沒有忘記。黑暗中,我們守護點點燭光,並且繼續書寫。
過去一週,馬特市站上出現了不少六四相關文章,這些跨世代與跨地域的分享,從不同視角回顧我們該如何看待三十二年前的那個春夏之交。
各位市民可以在這篇下方,關聯更多文章,一起建築我們的六四記憶。如果可以的話,也希望各位能將文章的ipfs節點,與更多「被沈默者」分享。
公告:本週Matty使用金馬達資金支持了以下5篇優質創作,本週金馬達共支出830LikeCoin,剩餘4150LikeCoin和30港幣。此篇文章獲得的所有支持,也會加入金馬達基金。
親歷香港維園六四32周年紀念:國安法下燭光長燃,人民沒有忘記——by@NGOCN
今年,劉姨姨佇立於維園角落的黑暗裏,獨自歌唱。她哽咽,歌聲戛然而止,微弱的路燈照亮眼裏的淚光。「今年特別難過,你看,廣場裏空蕩蕩的,什麽人都沒有。」
雖然今年香港維園廣場內部被封鎖,但仍有上萬民眾來維園周邊悼念。銀色的手機閃光燈星星點點,大家被身穿藍色製服的警察環繞,但仍有到場的民眾認為,「香港沒有沈默。有這樣的人心,我覺得香港沒有死。」
恥辱(二十五年之後的恥辱與和解二之一)|2014年紀念六四——by@梁文道
二十五年過去了,政府或許真如他們所說,「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同樣地,我們也把恥辱紋在了自己的身上。
每年六四,@梁文道 幾乎都會寫一篇文紀念,差不多堅持了十多年。其中有不少文章被引為經典,今天回頭看,也很能反應寫文時的時代氛圍。有點像是以哀悼為中心的舞台,各種時代背景輪番上演。現在你可以在標籤 #梁文道紀念六四專輯:我們守護記憶,直到最後一人 中,閱讀這些紀念作品。
塵封三十年的影像——謝三泰「廣場上的四十天」——by@顯影PhotogStory
每天都花很長時間傳照片回台灣,常引起飯店關切,尤其當時下榻的都是國營飯店,動靜多少都被監控中,常傳真到一半傳來敲門聲問「謝先生你在做什麼?」
現年63歲的謝三泰是台灣資深攝影記者,也是中國官方首次核准的第一批台灣記者團成員。因其他新聞工作原因於1989年4月而來到中國的他,卻意外遇到天安門廣場學運,並在中途記錄下諸多珍貴影像……
七個人的1989年春夏——by@Imananotomihsah
他不願多談,現在我猜不是忌諱,而是記憶中的慘烈與荒誕已經成為腦海中的一道傷疤,下雨天就會痛的那種。誠然,我們需要勇士去撕開傷口,直面鮮血淋漓的現實,但對於希望靜靜療傷的其他人,也應該寬容。
活在1989年之下的普通人又擁有著怎樣的六四記憶?@Imananotomihsah 以貼近生活的筆觸,為我們述說身邊不同經歷的人們,看待六四的七種視角:他們是曾打算成為貨車司機的父親、紡織女工的母親、初高中老師……沒有人值得這樣的死亡,沒有國家值得背負如此沈重的枷鎖。
“六四”期间的波士顿——by @罗四鸰
波士顿地区中国留学生,于5月4日中午,分别在各个大学校园举行静坐示威,以纪念“五四“70周年,并发表对中共的抗议,对北京各大学生游行示威,要求民主、新闻自由,反对贪污的支持。
作者偶然获得《星岛日报波士顿》的1989年期间的一些报道,把有关六四的报道和照片抄录在文中。讀者可以通過這些珍貴的歷史紀錄,看到「六四時期」海外留學生是如何理解與參與這場運動的。
走出「记忆都在心里,没有回应,无法扩散,无法凝结」的孤島。
每一年六四,Matters都會出現不少相關作品。在2019年,Matty也曾經為大家整理過站上的諸多六四記憶文集,並將這些文章詳細分類為:六四個人筆記、六四問卷、小說與詩歌等。希望這些個體經驗、集體反思,能夠連結在一起。
謝謝各位的書寫。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