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弒絕招》該伸出援手還是先求自保?
作者:芙麗達.麥法登(Freida McFadden)
譯者:蘇瑩文
出版社:寂寞
👉 讀墨電子書 Readmoo AP 👈
芙麗達.麥法登(Freida McFadden)的《The Housemaid》系列中文版迎來第二集,台灣譯作《家弒絕招》,和前作一樣精彩,開卷後我一氣呵成地讀完。
延伸閱讀:簡約的驚悚!讀《家弒服務》無雷心得
我很喜歡這部小說(這套系列作)「第一人稱」視角寫作方式,帶入感強烈,像是我們的靈魂附著在角色身上,同步他們的感官去經歷那些外在情境、內心獨白。
沒有全知視角,反而為這部揉合「懸疑、驚悚、推理」成分的作品,增添濃度。
*
不爆雷,無關主線劇情,這邊只抓主角米莉在學校攻讀社工學位時,課堂上教授帶學生研討的兩個案例:
第一個 case study 是 1964 年一名女子在皇后區的公寓外慘遭暴行,有 38 名街坊鄰居聽到她的呼救,卻沒有一個人出面協助或報警。
「旁觀者效應,這個社會心理現象指的是當旁觀者愈多,願意提供協助的人就愈少。」教授說。
如何讓好人停止袖手旁觀?
第二個 case study 是 2007 年一位音樂會場場爆滿的小提琴家,他假扮成街頭藝人在演奏和音樂會一樣的曲目,整天只吸引 50 個人駐足,對他的琴盒丟下 1 塊錢美金。
「他擺出琴盒,裡頭放著錢。大家因此假設他需要金錢上的協助,而因為人們不想幫忙,所以沒理會他。他們覺得,停下腳步表示自己一定得要幫忙。」米莉說。
該伸出援手還是先求自保?特別在現今詐騙橫行的年代。
*
我認為,這兩個小小的、對主線劇情無關緊要的過場橋段很值得玩味。
我們和米莉一起走過對這些案例的省思——映照出我們的心裡所想——到後來,類似事件發生在米莉身上時,她的抉擇變得相當合理;也為這部充滿張力的作品注入了一股寓教於樂的力量。
🌱 免費訂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
電子報是以 Heptabase 編輯,免費試用 7 天,和我們一起寫下 IMO。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Meta|X|Liker Social|Matters|Medium|vocus 】
合作聯繫:penfarming.writer@gmail.com
🌱 我的教學文與邀請連結
註冊幣安|幣安開戶+實名認證教學。
註冊 Presearch |一舉三得的 search to earn 使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