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山还是山——读《鱼翅与花椒》
朋友在微信群里信口雌黄:“扶霞·邓洛普(Fuchsia Dunlop),写《鱼翅与花椒》的那个老外?她不是邓禄普轮胎(Dunlop)轮胎集团的大小姐么?”我去网上查了查扶霞的“家谱”,爷爷辈的信息确实能搜到,不过是做学问的,和轮胎沾不上半点关系。
朋友承认自己只看过这书的封面。
编造与谣言永远是跨文化交流中难以移除的一部分,短暂猎奇的见识与经历被无限夸大,流转到异国他乡,变成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正如《鱼翅与花椒》的序言部分所述:“离马可·波罗写中国人嗜吃狗肉已经七个世纪了,离杜赫德对着鹿鞭惊叹已经将近三个世纪了,西方人还是对中国美食中这些怪异的元素念念不忘,甚至有点走火入魔了。”
大多数人在此类真假参半的信息茧房内无辜地停驻一生,不过,也有一部分人,愿意暂时搁置自己的文化归属与身份认同,在陌生国度里试试这个,试试那个,久而久之变成一个异类,一个不断触犯本国禁忌与重估它国文化价值的异类。
扶霞·邓洛普是这种异类,而《鱼翅与花椒》就是她记述自己如何在十几年时间里,从美食入手,进而观察、理解、融入中国文化社会的一本旅居文学作品。
1994年,这位剑桥出身的英国姑娘借着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名义跑到成都,在当地闲散舒适的生活氛围(与松懈的学业要求)中逐渐偏离了原本的人生规划,开始顺从内心对于美食的喜好,走访成都的大街小巷,热切而零碎地记录下关于川菜饮食的方方面面——菜场里的瓜果蔬菜、特色街头小吃、餐馆大厨的烹饪秘籍......她甚至跑到厨师学校去拜师,学习标准的川菜做法与刀工技艺。
不同于保罗索鲁的辛辣,也不同于何伟那种温文内敛的低姿态,扶霞记述初到成都经历的这段文字,展现的是一种捎带笨拙的直率感,吃到好吃的,就用笔墨夸到天上去。
中文语境里聊美食的,我喜欢看汪曾祺和唐鲁孙,前者用词爽利,聊自己做菜,食材名称信手堆叠就能勾起食欲;后者喜欢聊掌故,不光要说菜,还得把这菜后面的诸多文化八卦拉出来当佐料。扶霞喜欢采用全景式的描写,贪婪而虔诚地记录下店面环境、调料摆放顺序、厨师样貌、菜品样貌、入口之后的味道触感精神状态,颇有一分“不让读者流口水誓不罢休”的企图心。
“担担面呢,嗯,毫无疑问这是成都最好吃的担担面,走遍天下恐怕也就是这一家了。它看上去倒是其貌不扬:一小碗面,加了一勺深色的、松脆的牛肉碎。但只要你拿起筷子,把面拌一拌,就会唤醒铺在碗底的那些香料。每一根面条都会裹上酱油、红油、芝麻酱和花椒混合成的调料,效果实在是石破天惊。入口短短几秒,你的嘴巴就会着火,你的双唇会在花椒的猛攻下不停颤抖,你的全身都会散发着热气。”
除去单纯的美食描写,扶霞也尽到了许多旅行文学对于当地百姓、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应尽的讨论义务,而且这些讨论往往由美食而起,比如从上面的那碗担担面开始,扶霞发现在90年代的成都街头小吃风潮,已是文革结束后的私营经济复苏与国企大下岗的共同作用。而那位从来不苟言笑的担担面馆老板,也在二十一世纪初成都大拆大建的变动中,开始展现出不同于往日的温和。
对各类“美食相关人士”乃至背后时代脉络的放大论述,在本书中并不鲜见。如果和何伟的《寻路中国》以及《甲骨文》去比较,扶霞在这方面的叙述是浅显的,但在一本以美食为主题的书中,或许能到此程度也已足够。
川菜“出师”后,扶霞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到中国各地调研当地美食,湘菜、粤菜、宫廷菜、闽菜、淮扬菜皆有涉猎。这部分与扶霞刚到中国留学的那段岁月相比,显得更像是杂志上给人偶尔读读的专栏文章。最初面对中国饮食文化中那些差异的冲击,比如生宰动物、对内脏的喜好,这些部分她已经完全能够消化吸收,并且在美食精神与世界主义的大框架里使他人产生认同感。
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在饮食方面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好像是扶霞更关注的方向。从最开始对于烹饪学校里强调使用味精的疑惑,到二十一世纪初国内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以及饮食文化中对于珍奇野生食材的那种悠远的好奇心与尝试欲,扶霞更关心国人在摆脱了“吃不饱”阶段后如何“吃得好”、“吃得有可持续性”的问题。
不得不说,在高速迈进且略显混乱的那段岁月里,任何人在思考这些问题时都难免会带上负面情绪,从这方面来说,扶霞对于蛇、果子狸、熊掌、鱼翅、土壤污染、肥胖症、胆固醇超标这些名词以及背后现象的描述,也是在记录一段内容属于国人、但视角属于外者的饮食狂飙年代史。
而在记录这些美食的岁月里,扶霞也在不断思考自己身为美食“异类”的定义:是追寻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里优良部分的“外来者”,还是一个在迈入工业化饮食时代的中国不断猎奇与提供爆料的“宣讲家”?扶霞依然笨拙而直率地选择了前者,她也相信在犯下了“吃遍所有该吃的罪行”后,自己会走向更加朴素与原生态的饮食习惯。
最终,扶霞在属于淮扬菜的一章里展现出和解的意味——与中国饮食和解、与自己和解,古典文雅的扬州和淮扬菜拯救了她的传统美食梦。不得不说这个结尾也是相当具有中国文化圆融性的特色,扶霞确实是一名标准的文化异类。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