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VR: Biolum / 深海魅光 / 深海发光体

sacrifice 生贄
·
·
IPFS
·
《深海魅光》是一部以生物學家探究深海發光生物為基礎,發展而成的驚悚科幻冒險互動VR。

沉浸共感度:★★★☆

導演:Abel Kohen / 阿貝爾柯亨
製片國:France / 法國
類型:動畫,互動VR
年分:2021
片長:30min
官網:https://abelkohen.com/
IMDb:tt14138566
豆瓣: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5410216/

片名Biolum直譯為「生物光」。生物發光的原理及演化起源向來是生物學家好奇探究的重點,一如生物的顏色如何產生與如何獲得。哺乳動物的顏色來自毛髮與皮膚的色澤,由色素細胞分泌產製,而刺細胞動物,有些是透過體內化學變化產色、產光,如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Aequorea victoria),有些則是與其他生物共生,呈現共生生物的顏色,如海葵及珊瑚本體細胞透明無色,斑斕色彩或螢光來自體內共生藻的顏色。又比如,植物呈現綠色,是基於葉片內部葉綠體的顏色,而根據共生體假說及相關一系列研究,據信葉綠體是藍綠菌(俗稱藍綠藻)於原始真核生物內共生,演化而成的胞器。

生物學家前往深海洞穴探勘,採集發光生物樣本。(圖片來源:https://vrfilmlab.tw/movie/biolum/)

然而「共生」是非常曖昧的字眼,到底是互利共生、片利共生或片害共生(寄生)猶未可知。已知許多互利共生生物直接影響宿主的健康,比如當海葵或珊瑚體內共生藻大量死亡或離去,海葵和珊瑚便呈現原本的透明色,俗稱「白化」,瀕於死亡。寄生性生物更會透過分泌化學物質或直接侵入神經系統干擾甚至控制動物宿主的行為,比如齧齒動物遭弓蟲染感後,行為判斷受弓蟲干擾,變得躁動且不再迴避掠食動物,因而更容易遭貓科動物捕食,弓蟲也透過食物鏈感染貓科動物。某些寄生性生物甚至會改變宿主的生理結構,如造癭昆蟲寄生於植物體,即會刺激植物增生各式各樣的蟲癭。

互動VR《深海魅光》,即是一部以生物學家探究深海發光生物為基礎,發展而成的驚悚科幻冒險故事。

發光生物樣本纏勒生物學家,破壞防護衣結構,侵入其體內並干擾決策判斷。 (圖片來源:https://vrfilmlab.tw/movie/biolum/)

雖說《深海魅光》是一部互動VR,但手持控制器只有「手電筒照明」及「前進指向」兩個功能,而且只能依循提示的路線與方向前進,自由度極低,就算取消互動功能,改為VR360播放,欣賞品質及整體故事情節發展也完全不受影響。

另外是一些針對基本設定錯誤的抱怨。巨藻體內含有葉綠素,需要陽光以進行光合作用,因此無法生長於陽光到達不了的深海;發光生物產生的生物光不足以支持巨藻行光合作用,生物光的波長頻段大多落在葉綠素吸收率較差的頻段。此外受限於生理結構,巨藻無法「收縮」「纏緊」,就算是基部的固著器,也沒辦法在數分鐘內侵蝕破壞潛水衣及皮膚。同樣受限於生理結構,寄生性生物改變哺乳動物結構的能力有限,頂多刺激表皮組織形成各種盲囊或贅生物,難以改變肌肉或骨骼結構。

畢竟是科幻劇情,又以生物學家為主角,劇情中的許多設定應該要更加考據。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sacrifice 生贄 想學,想飛,想看見,想離開地球表面。 試著梳理沉浸於AR、VR、MR、XR等新媒體的一些想法。 (修改受限,馬特市成為記載我錯字與記憶偏誤的所在) 我也在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sacrifice    豆瓣:https://www.douban.com/people/sacrifice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VR360
71 篇作品

VR: 科摩多:潛入水下天堂 / Komodo: A Paradise Under Pressure

VR: 甘迺迪:重回暗殺現場 / JFK Memento: An Immersive Chronicle of the Assass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