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 中南半島未知某處 / Somewhere Unknown in Indochina

sacrifice 生贄
·
(edited)
·
IPFS
「澎湖難民營」、兩姐妹思念亡妹及各方政治角力,三者全不相融卻被尷尬地收錄在同一部作品裡。

導演:劉吉雄 / Asio Liu Chihsiung,鄒鳳庭 / Tsou Feng Ting
製片國:臺灣 / Taiwan
類型:VR360,動畫
年分:2024
片長:38min
IMDb:tt33003335
官方網站:www.facebook.com/chi...
     asioliu.blogspot.com...

身為六年級前段班,經歷過戒嚴到解嚴,被匪諜就在你身邊、拯救苦難同胞的信心喊話包圍,看過文宣、影片中各式各樣、五花八門「投奔自由」的故事--抱著兩顆籃球登陸金門后江灣、駕軍機投誠,乘船偷渡,當然也都聽過「為了追求自由,乘船在海上漂流,不得不吃人肉」的故事。

當時年紀還小,只知道這些人為了「逃離」共產主義做出了各式各樣的犠牲,直到解嚴後,年紀漸長,才赫然發現這些「投奔自由」的「烈士」所逃離的未必是中國,可能是其他共產政權,如互動VR《Stay Alive, My Son Chapter 1 & 2 / 致我親愛的孩子》逃離的是紅色高棉(柬埔寨共產黨前身),而VR《中南半島未知某處》逃離的是越共。

越南籍漁船清風號漂流期間,將死的人同意活著的親人把自己吃掉。(圖片來源:https://www.kff.tw/film/content/4574)

1970年代,通訊及救援技術皆不佳,為了在災難事件中存活,食屍似乎成為難以避免的選項。1972年10月13日,烏拉圭空軍571號班機空難,45名乘客及機組員,在失事72天後僅14人獲救,1979年10月1日,越南籍漁船清風號載146人逃離西貢(今胡志明市),於10月8日清風號撞珊瑚礁失去動力,漂流40日後遭遇臺灣籍漁船財富號,僅64人獲救。在長達數個月待救的期間,倖存者不約而同依靠食用死者屍身方得以存活。

《中南半島未知某處》即是以清風號為主軸,旁及澎湖越南難民營的仿紀錄片。透過兩位姐妹的回憶及雙眼,看著各界不清白的友善與各懷鬼胎。

1977年越南戰爭結束,許多逃離越南的難民或是偷渡來到臺灣,或是被臺灣的漁民救起,人數眾多到臺灣政府在高雄及澎湖設立收容中心,其中澎湖白沙講美的收容營區較具規模,收容51艘船、2000餘名越南難民。

清風號成為澎湖難民營牆上的宣導壁畫《海南血淚圖》。(圖片來源: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45/article/5938)

臺灣政府收容越南難民當然不單純因為人道理由。對外,自1971年臺灣退出聯合國,收容越南難民的讓臺灣政府重獲對全世界、對美國發聲的機會。對內,收容逃離越共的難民,尤其是清風號的故事,成為政府反共宣導重要題材。

文獻資料中,不少越南難民由臺灣漁民「救起」,實則臺灣漁民也不單純基於仁慈或人道理由進行救助,許多漁民透過越南難民狠狠發了難民財,要求難民交出逃難家當、金銀細軟,才願意讓難民登上自己的船,或是交換微量飲水與食物。以清風號為例,臺灣漁船「救起」清風號上64人,但最後回到臺灣時,僅34人存活,食物飲水不足,空間不足,疫病傳播及醫療物資缺乏是主因。

而這些「投奔自由」的越南難民也不是無辜的,不少越南難民刻意駕船來到臺灣--透過臺灣官方交涉,這些難民最終能前往美國的比率遠高於菲律賓及香港的難民營。

對死去姐妹的思念、現實中廢棄拆除的難民營建築與各方角力血淋淋的現實,三者並不相融。(圖片來源:https://www.kff.tw/film/content/4574)

《中南半島未知某處》拍得有如紀錄片,卻是不折不扣的劇情片。

《中南半島未知某處》由2條主線構成,其一,由廢棄的「澎湖難民營」建物將被拆除,介紹臺灣收容越南難民的歷史,這一段主要由實景拍攝,及採訪當年住在營區的難民,有如紀錄片,其二,透過3姐妹中倖存的兩姐妹思念亡妹,帶出清風號的過往及難民營裡的遭遇,主要透過動畫與演員完成,動畫刻意採灰色調,時而疏離、時而魔幻寫實,演員拍攝的部分,則因為演員皆為素人,令人出戲。

兩條主線各自獨立,不定時穿插一些畫面節奏風格丕變的各方政治角力、各懷鬼胎。「澎湖難民營」、兩姐妹思念亡妹及各方政治角力,三者全不相融卻被尷尬地收錄在同一部作品裡。每個主題各自發展成一部獨立的作品,或許能把導演的企圖、越南難民的過往交待得更清楚。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sacrifice 生贄 想學,想飛,想看見,想離開地球表面。 試著梳理沉浸於AR、VR、MR、XR等新媒體的一些想法。 (修改受限,馬特市成為記載我錯字與記憶偏誤的所在) 我也在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sacrifice    豆瓣:https://www.douban.com/people/sacrifice
  • Author
  • More

互動VR: Maya: The Birth of a Superhero / 媽呀!瑪雅!

互動XR
86 articles

互動VR: Finally Me / Finalmente eu / 輪到你了,索爾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