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TM的“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1】
关于“怒怼职场领导陈志龙”事件,这几天备受关注。六神磊磊还写了两篇文章,认定“陈志龙造假”为真。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倾向相信的一方。一个社会有多种声音和想法,才是健康的常态。
这件事大概已经尘埃落定。抛开这件事本身不谈, 我想借着这个由头聊聊,在社会事件中,经常看到并令我无比厌恶的一句话、一种声音,那就是:“反转了,别急着下结论,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这几年,类似的话,我听得实在太多了。
每次热点事件,都有人跑来给我私信“别着急,让子弹飞一会”,都会在各个平台、各个群里看到有人说这句话!
49中的时候“飞一会”,郑州地铁的时候“飞一会”,铁链女的时候“飞一会”,唐山女的时候“飞一会”,胡鑫宇的时候“飞一会”,高考苟晶被顶替的时候,也“飞一会”……现在陈志龙的事,又要飞一会!这句话看的太多,以至于,我已经对《让子弹飞》这个电影本能反应的厌恶。
要我来说:让子弹飞,飞TM的飞!这几年了还看不明白么?哪一次“让子弹飞、剧情反转”的时候,不是特么有各种猫腻的时候?怎么还要斯德哥尔摩一样,首选相信通告?
【2】
公共表达的首要作用,就是倒逼公权力、倒逼真相。你不说我不说,都像个鸭子一样伸着脖子等着子弹飞,真相就能出来了?
在公共表达中,首先选择质疑公全力、相信个体苦难,这是我的基本立场。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
对待公全力的声音,应该首先质疑——如果质疑对了,那么社会往前进步,我们所有人、包括公全力本身,都是受益者;如果质疑错了,损失信誉的是“质疑者”,而公全力却会获得更多信任、更加强大。所以,公全力不怕我们质疑,我们质疑不会对它有半点损伤,反而对它有百利而无一害。
但是面对个体苦难,则应该首选相信——如果最后被证明你相信错了、这个故事是编的,那法律不会放过他;如果相信对了、舆论共同发声帮助他,那么可能就挽救了一个生命、一生清白。毕竟个体在社会中,实在太过渺小。
【3】
有人担心:万一真相还没出来之前,你表达观点,说错了咋办?
错就错了呗,人哪里不会犯错?错了就认,后面提高判断力就是。公共舆论论中,表达的过程远比对错更重要。真相,往往是结果,是舆论发酵、各种声音博弈、各方努力最后的结果。一开始,大家都不知道真相,说错很正常,大家都是从错误判断、到逐渐明白的。说错了并不可耻。
我们真的不用把自己太当根葱,咱们不是周天子,金口玉言桐叶封弟,不能轻易表态,多说一句话就会天下大乱……咱们是凡人,说错了就认,后面逐步提高判断力就是。但是,表达出来,更加重要。
有趣的一个现象是:如果一个不怕犯错,勇于表达和质疑,那么,他的判断力会越来越准,表达也会越来越再点上;如果一个人特别怕错,每次都等结果出来才敢说话,那他的判断力,就真的会越来越差,真的会“一说就错”。
【4】
我觉得,作为现代人,在公共表达的时候,大可不必共情公权力同情,老怕把它质疑坏了、像呵护刚出生的小猫崽子一样呵护公全力,不必急急忙忙的做公全力的小棉袄,不必天然选择相信他们的通告,不必自以为高明实则糊涂的说“别着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等等再说”……
当然,我们可以选择闭嘴不说,也可以选择相信通稿——人各有志,这是自己的权益,旁人说不着。
但是如果把“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当做一个处世态度、一种观点去表达,并阻止别人的质疑的时候,这就非常糟糕了!
试着别再等子弹飞啦,试着表达一下心中的疑问,说不定,就有新的通稿出来。
还记得去年这阵儿,丰县的通告,一稿二稿三稿四稿,稿稿不一样么?谨把去年此时写的一幅字儿发上来,请主张“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的诸位朋友们瞧一瞧。
【5】
最后还有一句想说。
不知道那些遇到热点事件,就喜欢说“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的朋友中,有多少是真正看过《让子弹飞》这部电影的。我记得电影里,是土匪张牧之洋洋得意的说“让子弹飞一会儿”,是为了让鹅城局势更混乱,自己好 浑水摸鱼、谋取更大利益,所以土匪说“让子弹飞一会儿”,是合情合理的。
假如鹅城中一个苦哈哈的小老百姓,遇到事儿,却学着土匪张牧之的样子,宛若大智慧的说“让子弹飞一会儿”,并跑去捂围观群众的嘴……诸位,您不觉得滑稽么?
(全文完)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