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江湖,生活大小事也是免不了 |《金庸群俠生活誌》|眾讀PopRead
初看金庸小說,最喜歡的看強勁的武功。降龍十八掌、乾坤大挪移、六脈神劍、獨孤九劍……俠客們用高強的武功挫敗敵人時,心裡嘴裡都會大呼過癮。隨著社會閱歷增加,再看金庸小說,留意的不再只是高強的武功(雖然還是看得很爽),還有時代背景、人物性格、人際感情等等,後來不禁想:「那些行俠仗義的俠客,或者是別有圖謀的江湖人物,平常是怎麽過日子的?」總不可能生活裡只有練武功和打打殺殺吧。
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那些俠客吃飯的錢從何而來?」武林第一門派—少林寺,寺內的人員少則數百,多則數千,靠香油錢能餵飽這些光頭和尚嗎?這裡直接告訴你,少林寺非常有錢的,不是普通的有錢,是非常的有錢!《舊唐書》有記載:「十分天下之財,而佛有七八。」寺院的收入除了來自平民的香油錢,還有政府的超級大手筆「賞賜與施捨」。當中包括大片的田產與巨量的金銀。唐朝開國皇帝李淵曾賞賜少林寺「良田一百頃」,一百頃即一萬畝土地,這可是大到嚇死人的數字。貞觀年間,唐太宗再賞少林寺田地四十頃,水碾一具,而且分給每個僧人三十畝「口分田」。全真教也差不到哪去,元朝時政府把萊州神山洞庭觀的田產撥給全真教,「全真七子」之一的郝大通所居住的先天觀,擁有數十萬貫財產。明朝時候成化帝把武當山自然庵的一大片田產撥給武當派。
除了田產金銀,寺院也有參與商業活動。而且涉入種植、紡織、工藝、飲食、金融等各個行業。出家人也在做生意?對,而且做很大。北宋東京的大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各地的商人買家都雲聚在此買賣。寺裡的尼姑會做繡作、花朵、幞頭、帽子等工藝衣飾品販售。不只賣工藝品,大相國封也開食店,寺內有一位很會燒豬肉的廚僧,還因此得了「燒豬院」的花名。南宋時江西撫州蓮花封出品的蓮花紗比寺外的紗要貴兩三成。
除種植、紡織、工藝、飲食之外,寺院還有在搞「金融」。這裡的金融不是股票債券(當時也沒有),而是當鋪與放貸。明清時的當鋪,有不少是寺院創辦的。寺院放貸可追溯至北魏,曇曜和尚以地租為本金,經營放貸。宋朝時,寺院的放貸機構稱為「長生庫」,詩人陸遊很不齒寺院放貸的行為。雖然如此,放貸為寺院帶了非常可觀的收入也是事實,根據漢學家伯希和整理的《敦煌寫本》,敦煌寺院有三分一的收入來自放貸。
寺觀有田產,寺院搞放貸,聽上去很不可思議,只因為我們對寺觀的營運認知甚少,總以為出家人與世無爭,不吃人間煙火。豈知他們不只吃人間煙火,而且吃得很兇。下次再讀到金庸小說,看到那些出家自稱「貧僧」時,不妨吐糟兩句,「你們這些地主銀行家叫『貧僧』的話,普通老百姓肯定是兩袖清風,就真的只有清風,其他什麽都沒有。」還有《射鵰英雄傳》中的王重陽,不只武功天下第一,口袋裡也肯定是滿滿。
除了錢財收入,本書還有回答俠客生活中的不同面向,比如「單臂的楊過如何修剪指甲?」「黃蓉的廚藝從哪學?」「俠客隨身帶刀帶劍,不會被捉嗎?」等各種看似無聊,卻與俠客生活息息相關的大小事,作者都會為你一一解答。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