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改變5%,生活就有全新的可能:用極其微小的行動,打破慣性和困局
很多時候我們面對他人的傾訴時,總會想盡辦法替他們找到解方,其實有絕大多數的人只是想要抒發情緒尋求安慰與認同,並非真的想要做出改變,畢竟打破慣性不是三言兩語或是單靠決心就能輕易達成,但如果有一個人告訴我們其實只要做出微幅的改變,或許生活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變化,你願意試試看嗎?
比如當你明明很想趕快找到工作,但卻一直遲遲無法靜下心來寫履歷,總是以各種不同的事情藉此拖延,此時有人建議你連續七天寫好履歷後再刪除,你會有什麼反應?或許一開始會感到莫名其妙,但當你開始每天進行這項工作直到第七天,你真的捨得把這些履歷表從垃圾桶徹底清除嗎?還是會認真把這些草稿整理成一份完整又吸睛的履歷表,好讓自己順利找到工作呢?
以上這個方法便是《只要改變5%,生活就有全新的可能》這本書的作者李松蔚心理諮商師給提問者的建議,乍看很無厘頭,其實是運用了一些技巧,就好比我們被提醒不要去想某件事,結果就偏偏會一直想到那件事,這其實就是一種「自我暗示」,而作者給予的建議便是把提問者該做的事情下了「排斥」的指令,結果反而得到了正面的效果。
其實作者並非是想要以創新的方式來區隔自己與其他專家的不同,而是以較為人性的角度先去同理提問者的「問題」,並且不把這個「問題」貼上一個負面的標籤,再透過微小的行為改變,反而更能讓提問者以客觀的角度去直視問題,有時候會發現真正的問題並非如表面所見,而是來自於我們內心過度執著這是個問題。
當提問者表示自己有暴食症,作者不會給出具體的節食計畫;與家人爭吵而感到煩惱,作者也不會給出停戰計畫;認為主管不喜歡自己,作者更不會說出「你想太多」,反而是順應著提問者的思維去提供建議,而且這個改變也確實只有5%這麼微小,有時候甚至只是要提問者去記錄與觀察,目的就是希望在日常的慣性中加入這一點變化來促使當事人獲得不一樣的體驗,並從中去找尋最適合自己的應對方式。
5%的改變或許無法滿足速效的目標,也可能無法真的解決問題,但至少創造了一些空間去重新檢視問題的核心,說不定我們會發現這些問題其實並不如想像中困擾著我們,亦不如想像中難以執行。
這本書收錄了44個真實案例,清楚呈現提問者的問題與反饋,也解析了作者給出建議的理由,非常耳目一新,也絕對翻轉我們的既有思維,或許我們該學著不要去自我批判急欲改變的「壞習慣」,不如加一點新的元素來減緩心中的焦慮與反感,進而一步一步開啟嶄新的視角,屆時改變也將會順勢登場。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