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深度讨论疫情,这里有8个具体操作指南

C计划
·
·
IPFS

编者按:

我们最近给孩子上直播课,有孩子直接说“不要再跟我说武汉的事了”。

显然,关于疫情,孩子们已经接收到很多信息,但不知道怎样消化,所以有的孩子会抵触相关信息。

但是,疫情和日常其他负面问题,都是人生不能回避的事情,必须与孩子探讨。关键是:怎样去探讨?家⻓有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吗?会不会适得其反?

近日,C计划联合创始人郭兆凡就此做了一次线上讲座,提供了讨论的目标、核心方法,以及8个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的活动。

我们整理了讲座的一部分内容(包括8个活动指南中的3个),与更多家长分享。添加客服小思(PlanC-2016),回复“活动卡片”领取全部活动指南。


讨论的目标是什么? 

原则

需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

四年级以下的孩子,讨论的目的化和结构化可以弱一些。如果是四年级以上,期望可以更高。

如果孩子性格比较敏感,沟通时就要格外注意;有的孩子可能比较习惯于讨论公共议题,讨论就可以更深。


总目标

希望通过这样的讨论,增加孩子对疫情的了解,缓解不良情绪、促进自我保护行为。同时,加强亲子沟通,并培养孩子相应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


可以培养哪些知识、能力和价值观?

知识层面:

关于病毒、患者、政策,还有食用野生动物等等。这些知识本身就是健康教育的一部分。


能力层面:让孩子

1. 学会提问、获得信息,有初步辨别信息真假、信息来源的能力。

2. 学会表达信息。包括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理由来支持它。更高阶一点,是通过写作,更系统地输出。

3. 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情绪本身没有对错,但引发的行为可能有好坏的区别,有的人会采取非常极端的行为来发泄情绪。孩子需要知道哪些行为合理,哪些不合理。


价值观层面:让孩子

1. 培养同理心

一些孩子比较自我中心,其实同理心是可以培养的,需要家长多引导。

2. 保持思维的开放性

这篇文章推荐的活动,并不是想给孩子一个确定的答案。很多复杂的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但只要保持开放的思维,珍惜思考的过程,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就已经达到教育的目的了。 

3. 理解一些基本的权利

比如关于医疗、言论、隐私等等,以及反歧视。

此外,还希望让孩子对社会问题有比较积极的态度。

讨论的核心方法


本文推荐的这些活动,尽量不要变成给孩子的任务和作业。你可以自己先做同样的活动,回答同样的问题,甚至去设计一些小的游戏和比赛,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小一点的孩子,倡导用更多的绘画、游戏形式。三四年级以上可以采用更多的讨论,甚至是PBL(项目制学习)形式,跟孩子一起去研究一个小项目,可以做一些网络的搜索,也可以鼓励孩子跟同学和同伴组成小组来做。 

本文推荐的方法,涉及批判性思维的这样几个能力点:


1. 提出问题


2. 获取信息

区分事实和观点

对看到的信息,首先要分辨它是事实还是观点

对观点,要讨论、思考,还要意识到没有标准的答案。更重要的是:为什么相信这个观点,或者不支持这个观点,背后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关于信息源的意识

孩子看到一个信息,需要初步意识到这个信息是从哪来的,来源到底可不可靠。

基本的检索技能

孩子需要学习设置关键词、筛选优质信息。我们以前做培训,发现很多孩子只会用百度,而且很多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关键词,会把一长串句子全都粘贴上去搜索,搜到的很多信息是不可靠的。


3. 怎样分析判断信息?

今天推荐一种常用的论证方式——权衡论证。这种方式核心回应的问题就是:到底应不应该做某一件事


4. 怎样表达信息?


8个具体活动


关于疫情讨论,我推荐可以跟孩子们一起做的8个具体活动。


活动一:应该让孩子了解哪些基本信息?

跟孩子谈论一些基础知识的时候,可以用这样的表格:

在看这些信息之前,先了解孩子已经知道什么。列出来,然后和孩子一起,通过看绘本、看视频的方式,补充新的信息。尽量多用游戏化的方式,让这个过程显得更有意思。


活动二:对家里每个人有什么影响?

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表格,你可以把家庭成员都召集起来,一起平等讨论。

情绪表达方面,可以优先采用画画的形式。可以让孩子去画一画他最近的情绪,或者他所感受到的你的心情。也可以各自画对对方的感受是什么样的,然后对比。


再强调几点原则:

1. 一定不要否定情绪。这包括孩子的情绪,也包括你自己的情绪。不要急着去给孩子建议,告诉他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表达理解,很多时候其实就是回应、认同,或者就是重复孩子的话。比如孩子描述了自己最近担心的状态,你听完以后抱抱他,或者说“你是不是觉得挺担心的”,而孩子就会感受到被理解,而不是被否定。

2. 倾听

有时孩子可能回答得比较慢,你就等一会儿。等他真的把自己想说的都说完了,你再来表达你的观点。

这里,你表达的观点最好是对你自己生活的影响,不要轻易判断对孩子的影响。

3. 不要轻易否定糟糕的一面

比如孩子说疫情让自己寒假活动取消了,感到失望。不要立刻去评价,说“取消了有什么,以后可以再去”这种话。

4. 怎样让孩子看到积极的一面

比如大家都呆在家里很无聊,但反过来说,这也是一个增加家人之间陪伴的机会。还比如,孩子现在有大量时间,可以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5. 一定要非常坦诚,家长可以适当展示自己的脆弱

不过,你展示自己的脆弱的时候,结尾也可以更积极。要让孩子看到,家长你也是在积极寻找出路的。


还有一个可以深入思考的内容:

你和孩子会用什么方式来发泄情绪?


判断发泄方式好坏的重要标准,就是这种方式会不会伤害别人或伤害自己。比如我们不倡导压抑,因为这会伤害自己。摔东西、冷战,很多时候会伤害别人。要让孩子理解积极和消极发泄情绪的标准,以及背后的理由。

推荐给大家一个绘本《生气汤》,我们以前在课上也跟孩子们讲过,很多孩子很喜欢。讲的就是一个小男孩,在学校里受了很多委屈,回到家以后看到妈妈在熬汤。妈妈让他站在椅子上对着汤大喊,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然后就熬了一锅生气汤,他们一起开开心心地把汤喝了。


怎样应对这些影响?


列出疫情对家人的影响后,可以去想一些应对措施

比如寒假的活动取消了,是否可以把它放到暑假或明年寒假?这段时间可以做什么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总之,给孩子一些更加积极的期待。

你可以跟孩子一起去制定这段时间的计划,一起去做。也可以不只是让孩子去定,你也订你自己的,变成整个家庭一起去尝试的活动。这个活动中你跟孩子是平等的,不是你要求孩子做或者监督孩子做,而是你们共同完成各自的目标,孩子可以看到你树立的榜样


活动三:学校是否应该集体停课?

现在有些地区推迟开学,有些地区在网上提前开课。孩子对这些措施进行深度思考后,可以调整心态,用更好的方式去应对 。


怎样判断“应不应该做某事”?

首先,要列出做某事的好处跟坏处。

可以问孩子:“整个2月都不用去上学,或者在家上网课,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并启发孩子想更多。

第二,考虑每一项的重要性。

一起讨论:列出的好处和坏处,哪些最重要,哪些最不重要?为什么?

第三,考虑替代方案。

一起讨论:要控制疫情,但是又不想完全停课,你觉得学校、老师或我们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 

总的来说,坏处越多、越重要,好处越少、越不重要,或者替代方案越多,这件事就越不应该做。

关于怎样跟孩子讨论疫情,我们设计了8个适合家庭做的活动。篇幅所限,本文只介绍了其中3个。


全部8个活动内容如下:

1.关于疫情,孩子(应该)了解什么?

2.疫情对家庭中每个人有什么影响?

3.孩子有什么困扰或疑问?

4.怎样分辨谣言和不可靠信息?

5.学校应不应该集体停课?

6.你们小区采取的防控措施合理吗?

7.疫情对湖北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8.疫情是天灾还是人祸?


我们就这8个活动,制作了多张卡片和表格,给你直接可行的操作指南。添加客服小思(PlanC-2016),回复“活动卡片”获得全部。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C计划C计划是一家致力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机构。C计划的C,是指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Civic Education(公民教育)。推广思辨教育,重塑公共理性。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蓝方:倦怠社会,我们想培养怎样的人?

C计划8周年现场回顾:相互联结,彼此看见

叶明欣:8年是一个开始,也是∞ (无限) 的展望 |C计划八周年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