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遇的大雨暴露香港的氣候不平等

葉若望
·
·
IPFS
·
所謂五百年一遇的大暴雨,顯露出面對氣候變遷的時候,香港不同地區市民以及不同階層所承受的極端氣候下的不平等問題

九月初香港接連遇到數年一間的强大颱風以及被政府稱爲五百年一遇的大雨,一時間市區成爲澤國。黃大仙站的樓梯變成瀑布,而附近的商場一樓更加被水浸沒,損失慘重。過去的香港多次經歷颱風和暴雨,政府亦不停進行各類斜坡加固以及渠務工程以應對暴雨。今次災害過後,坊間指責政府應急機制被指反應過慢,也有專業人士認爲隨著氣候變遷這類極端天氣將會更多,政府應該儘早做好準備。然而,甚少人討論極端天氣對不同階層的影響。

早在2017年,聯合國的一份由Islam和Winkel起草的工作文件Climate Change and Social Inequality就曾經指出氣候變化和社會不平等緊密相連。[1]他們提及氣候不平等有三個方面,分別是(1)弱勢群體更加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2)優勢群體更加不容易察覺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3)弱勢群體更加難以從氣候變化的影響之下恢復。在本港今次的暴雨災害之下,第一和第三點尤爲明顯。面對氣候變化,政府在2021年曾經提出《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當中雖然列出多項措施,但是未有從社會不平等的角度考慮氣候變化對不同人群的影響以及相應的應急機制,未來政府在應對極端天下的時候,應當充分考慮不平等下的氣候影響。

極端天氣下的經濟不平等

香港雖然以國際金融中心聞名中外,但是依然有大量的工薪階層來維持城市的基本運作。在大暴雨之下,他們的工作首當其衝受到最大的影響。大雨之後一日,各港鐵站大受影響,雖然港鐵和政府機構很快就進行了道路清理並使得鐵路恢復運作。但是例如黃大仙站在隨後再次因爲暴雨造成的漏水而再次關閉,引來不少上班人士的不滿。對於這類工薪階層,他們極度依賴公共交通,又不能因爲交通中斷而在家工作。在家工作本來就不是他們的選項。

縱使“五百年一遇”的大暴雨之下,政府僅呼籲各行業遵循八號風球的指引,引發不少市民的不滿。在該指引之下,公司的必要員工如常工作。固然將選擇權留給公司可以令他們根據自身情況更加靈活調配人手,但是何爲必要員工卻也任由公司自行界定,變相令打工人士處於不利的地位,即使老闆在家工作,必要員工也必須穿過暴雨之後的狼藉的街道前往上班。很多時候,必要員工作爲維持日常運作的打工人士,他們往往并非高收入群體,其中不少人甚至是做一日拿一日錢,在面對老闆的要求之下難以拒絕。

究其原因,市民這些不滿,實際上就源自於他們在極端天氣之下比一般辦公室雇員更加需要直面極端天氣之後的不便。越是前綫的打工人士在面對極端天氣之下越是比一般辦公室人士更加弱勢。換句話講,百年一遇的大雨需要百年一遇的應對方式,而不是依循著舊有的辦法。低收入人群在面對氣候挑戰的時候往往更加無力,也缺乏相應的談判能力,因此政府有必要在這個時候加以介入而不是完全交給公司決定。

經營餐廳、雜貨等生意規模比較小的店主也比連鎖大財團更加難以恢復。例如在黃大仙附近的竹園村,本次大雨過後,不少村民自己經營的餐廳和雜貨鋪損失慘重。對於他們來講,更加嚴重的是在他們平時就居住在店鋪後方。[2]水浸不單單對他們的店鋪造成嚴重影響,也對他們的住房本身造成很大的損失。相比於財團有雄厚的資金支持,他們的生意規模本來就不大,災後的恢復也遠比財團困難。本次災害政府也意識到他們需要援助,設立緊急應變基金本身值得贊許。但是相對於每次都要特別撥款,在氣候變化的大環境之下,政府可以考慮設立常設氣候基金以便隨時為弱勢群體提供氣候災害之後必要的經濟援助,幫助他們更快恢復正常生活。

極端天氣下的地理不平等

另一方面,本港的極端天氣對不同地區的影響也不一樣。在應對極端天氣的時候,政府有必要考慮不同地理條件之下極端天氣的影響。不同於市區基建相對健全,市民經歷水浸和塌樹之後比較容易恢復日常生活,鄉村地區受到的影響更加嚴重,也更加難以復原。政府有必要在氣候變化行動以及災害應對的時候有相應的措施。

在本次大雨之後,不少村落都變成澤國,其中有些更加與外界失去聯絡。大浪灣村便是其中一個典型例子。本次大雨之後,大浪灣村唯一對外的道路石澳道被山泥塌樹所淹沒,村落失去與外界的聯絡。村民被困村内無法如常前往市區購買必要的物資,政府甚至一度要考慮從水路撤離村民。這點暴露了在本港進行氣候相關基建的時候,鄉村往往處於唯有得到足夠資源的狀況,也顯示出村落本身的道路基建其實不足以應對特發情況。

另一個普遍的情況是大雨使得村民的居所被淹沒。對於市區市民來講,颱風和暴雨的體驗可能是住所隨風搖動,或者不幸者玻璃被吹碎,室内被吹到一片狼藉。但是對於鄉村人士來講,大雨所帶來的水浸要嚴重得多。一如竹園村,不少居住在鄉村的人士都居住在地下,或有不少家私放置在地下。面對突如其來的水浸,若果平時未有購置沙包的習慣,則只能祈禱水位不好太高,沙發、電視不至於全部報廢。尤其是在今時今日,越來越多市區人士由於樓價問題選擇居住在村屋,他們本身或許很少經歷大暴雨,面對突如其來的暴雨往往束手無策,而他們也要面臨比市區居住更加麻煩的善後工作。雖然不能要求政府一并承擔所有善後,但是平時的基建以及防災教育卻不得不更加重視這些更易受災的地區,而不是僅僅著眼於市區。

氣候不平等應作爲政策制定的考慮因素

不少專家均認爲,隨著氣候變化,本港將會面對更加頻繁的極端天氣,政府在加强基建的同時,需要考慮不同群體面對極端天氣不同的承受以及恢復能力。現時政府已經在不同的工程以及技術上著力,但是卻在社會層面上著眼不足。氣候問題以及如何應對不僅僅是科學和工程問題,也涉及社會上不同群體的應對。政府應該更加積極考慮社會不平等和氣候變化所帶來的不同影響,並制定長期的應變措施,切不可以忽略弱勢群體而僅僅著眼於公共工程。



[1] https://www.un.org/esa/desa/papers/2017/wp152_2017.pdf

[2] https://www.stheadline.com/voice/3271210/%E6%98%9F%E5%B3%B6%E7%94%B3%E8%A8%B4%E7%8E%8B%E9%BB%83%E5%A4%A7%E4%BB%99%E9%80%BE%E7%99%BE%E5%B9%B4%E5%8F%A4%E6%9D%91%E9%81%AD500%E5%B9%B4%E4%B8%80%E9%81%87%E6%9A%B4%E9%9B%A8%E4%BE%B5%E8%A5%B2%E8%AE%8A%E6%B0%B4%E9%84%89-%E6%9D%91%E6%B0%91%E5%B9%BE%E5%BB%BF%E6%AD%B2%E9%83%BD%E6%9C%AA%E8%A6%8B%E9%81%8E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葉若望縱使烏雲密佈,心裡仍然留存星空。主業攝影師,副業社會學、科學技術史、金融史 ins: johnye_photography
  • Author
  • More

關於中國各地抗議情況的一些觀察

【中國故事】新瓶舊酒: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與中國教育的實用主義傳統

香港札記(4):隔離日記 抵港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