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各地抗議情況的一些觀察
起源:最近内地的抗議都是以事件為導火索,并非基於一套完整的論述而產生的動員;當然不同群體的不滿原因不太一樣,既有長期封控導致的生活不便的不滿,也有對於同胞在這個制度之下遭遇的共情;二十條的出臺是一個關鍵點,加之外國躺平水深火熱的説法逐步失效,導致群衆有合法性上的空間詮釋地方的封控政策,因而造成不滿;另一方面,遠離八九的群衆似乎不能想象到最壞的結果,因此反而恐懼變得更少
訴求的多樣與不統一:因此雖然共同訴求是擺脫防疫對生活造成的不便,但除此之外的訴求就會立刻產生分歧,因而造成分裂;訴求的對象從對市政府到最高層都有,但是卻難以調和為一體;
參與群衆的多樣:從現有的相片來看,北京以高校學生和知識分子爲主,上海、武漢、新疆等地似乎年齡段比較廣闊,但相應的訴求也不一致;他們能否對同是參與者有保護的責任感,尤其是在面對鎮壓的時候是一個需要考察的問題。人數上的多寡似乎不能算是一個很大的抗議,只是各地開花看起來很有聲勢,中國畢竟是一個有14億人口的國家,而影片所看到的大約在千人級別左右,即使放在一個城市之中也不能算太多的參與。
運動的集體感:不同於經歷了2014年之後反思以及19年初期强調齊上齊落的香港,對“被利用”依然充滿戒心的内地群衆依然對抗議有所疏遠,如果被抓走的是口號較爲激進的,那麽其他人能否共同進退是個值得考察的問題,但我個人認爲可能性是較小的,尤其是配合一定的甜頭之後。
大衆的反應:有部分曾經很支持防疫和政府政策的人也在轉向,但自身不太會直接參與,更多是采取一個旁觀的態度,這也是不少成年人現時的取態;“被境外勢力利用”依然很有市場(當然他們從來不會考慮被當權者利用這種事),以及還有不少希望用“理性”態度看待新疆火災慘劇的人士。這批人不在於少數。
政府反應:1. 暫時只看到了棍棒,群衆對於棍棒的反應還不太清楚。也可能有人會因此被嚇住;然而看起來地方政府暫時還是想以懷柔平息事態,抓一些活躍的,放走一大部分的,再許諾一些放鬆的政策來平定民憤;2. 各地方政府有的在修方艙,有的在搞馬拉松,顯然各自還不太清楚應該怎麽應對;估計中央也是措手不及在商量怎麽處理;然而最上層的精英分裂似乎不太有可能,因此政治機會上講甚至不如八十年代後期; 再者,從近年來的情況看,一旦出現觸及管治權的抗議,不論是地方還是中央的,鎮壓幾乎是唯一結果; 3. 如果由此而有部分的開放,很難預料抗議能夠有多持續,畢竟對很多人來説,溫飽就是所有的訴求;對長期處於求溫飽現實的人來説,其他的訴求似乎太過遙不可及;
鎮壓機構的維持:雖然中國經濟總體上面臨很大的挑戰,但是國家機器依然能夠得以保持;公務員降薪雖然普遍,但是還不至於影響機器的運作;要是某一天警察也要降薪,那情況就要重新考慮了
抗議持續的可能性:在無組織加上溝通和信息發放渠道不順暢的情況下,人群要在特定時間在特定地點聚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加上會有來自親友、師長、上司等的壓力,參與者本身就面對極大的阻力;再加上歷經10年代不少工人抗議的對處理群衆聚集甚有經驗的警察。一旦出現問題,對於缺乏策略和經驗的群衆,斷網拉人實際上并非難事。打掉帶頭的,震懾其他的,再發個糖,抗議基本就難以持續下去。然而鎮壓是有可能有反效果的,2014的香港的催淚彈和2019年的清場就是一個鎮壓反而促成了動員的例子。人們由於鎮壓而轉變訴求,矛頭本身指向的政策反而變成了指向政權本身。對清算的恐懼有可能因此變成參與者認真對待以及奮不顧身的驅動力,而事情從這一刻開始會更加難以預料也難以平息。
合法性的消解:由於防控政策,以績效(即經濟發展)為基礎的合法性已經逐步被消解,經濟下滑所帶來的挑戰遠比幾句口號來得更加猛烈。社會結構如果維持下去的,鎮壓一次并不能防止下一次的發生。畢竟中產尚且有要捍衛的財產,但是無產者是會拼命的。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