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與哲學
IPFS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改變了現代物理學和我們對宇宙的認識。E=mc2 更可能是全世界最多人知曉的物理學方程式。相對論的應用範圍廣泛,現代社會不能缺乏的 GPS 定位系統,也是依賴相對論才能運作。但為何愛因斯坦能夠創立相對論?
愛因斯坦回想起自己的思路歷程時說,他1905年建立的狹義相對論,當中的關鍵是放棄時間的絕對性,也就是說兩件事件是否同時間發生並沒有單一客觀的答案,而是相對於不同的坐標。愛因斯坦認為自己能夠得出這個違反常理的念頭,很大程度上是受到 18 世紀哲學家休謨 (David Hume)和奧地利哲學與物理學家 Ernst Mach(1838-1916)所啟發,而尤其是以休謨的影響為重。[註1] 愛因斯坦雖然是一個物理學家,但卻閱讀過很多哲學著作,對休謨和康德等哲學家的理論有一定的認識。至於哲學為何會對物理學家有用,愛因斯坦曾經這樣寫:
我覺得今天有很多人 — 甚至專業科學家 — 好像一個見過數千顆樹,但從來沒有見過森林的人。歷史和哲學的背景知識,能使人獨立於大多數同一代科學家所犯的偏見。哲學洞察力所帶來的獨立性 — 我認為 — 可以用來區別一個人到底純粹是一個工匠或專家,還是一個真正的真理探求者。[註2]
專業訓練是社會分工合作的自然現象,但也可以令我們眼光狹窄。多些接觸哲學,能夠加強獨立思考,打破常規。哲學家尼采曾經說過,哲學家是炸藥,令身邊所有事物的都受到威脅。哲學的分析和批判精神,有時候看來好像很負面,但我們千萬不要低估哲學破舊立新的創造力。
註:
- Norton, John D. (2009). How Hume and Mach helped Einstein find special relativity. 收錄於 Michael Friedman, Mary Domski & Michael Dickson (eds.) Discourse on a New Method: Reinvigorating the Marriage of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Open Court. p359-86.
- 愛因斯坦 1944年12月7日寫給 Robert Thornton 的信,愛因斯坦檔案館文獻編號 61-573。見 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einstein-philscience。(原文:So many people today --- and even professional scientists --- seem to me like somebody who has seen thousands of trees but has never seen a forest. A knowledge of the historic and philosophical background gives that kind of independence from prejudices of his generation from which most scientists are suffering. This independence created by philosophical insight is --- in my opinion --- the mark of distinction between a mere artisan or specialist and a real seeker after truth.)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