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熟番歌》談台灣人應有的生番精神
柯培元是山東人,道光年間任噶瑪蘭廳通判(一說任噶瑪蘭廳同知),寫過《噶瑪蘭志略》,並作有一首《熟番歌》:
人畏生番猛如虎,人欺熟番賤如土。
強者畏之弱者欺,毋乃人心太不古。
熟番歸化勤躬耕,荒埔將墾唐人爭。
唐人爭去餓且死,翻悔不如從前生。
傳聞城中賢父母,走向城中崩厥首。
啁啾磔格無人通,言不分明畫以手。
訴未終,官若聾,竊窺堂,有怒容,堂上怒,呼杖具。
杖畢垂頭聽官諭:「嗟!爾番,爾何言?爾與唐人皆赤子,讓耕讓畔胡弗聞!」
吁嗟乎!生番殺人漢奸誘,熟番獨被漢人醜,為父母者慮其後!
這首詩歌是說:平埔族「漢化」之後,變成「熟番」,喪失了武力,於是就從「猛如虎」變成「賤如土」。
放棄了打獵的傳統,學漢人開墾荒地,結果田地被漢人搶走。
因為不會講「官話」,只能比手劃腳,所以打官司也得不到公平的判決。
作者感歎:生番殺人,通常是漢人唆使的,然而漢人對生番的恐懼和怨恨,卻是發洩在沒有抵抗力的熟番身上。他說:當父母官的人,要公平的對待平埔族啊!不然你的子孫後代是會有報應的。
這首詩現在已經是台灣中學考試的題庫之一。對比我們讀書當年,在觀念上已經是進步的太多。
不過,我想這個教學可能仍然不夠究竟,換位思考也有不足之處。其實,這是有歷史的.......
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為他的朋友柳宗元寫的《枊子厚墓誌銘》,內容提到:
元和中,嘗例召至京師,又偕出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歎曰:「是豈不足為政耶!」因其土俗,為設教禁,州人順賴。其俗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沒為奴婢。子厚與設方計,悉令贖歸;其尤貧力不能者,令書其傭,足相當,則使歸其質。觀察使下其法於他州,比一歲,免而歸者且千人。
其中提到:「其俗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沒為奴婢。」
在學生時代讀《古文觀止》,教學的重點都是柳宗元好棒棒,有仁人之心,把柳州這個惡劣的風俗改正了,救了好多人。
不過現在有了常識之後,再想想,柳州在唐帝國時代是蠻荒之地,當地的原住民,他們自己會有這種風俗習慣嗎?
大約在四、五十年前,也就是黨國時代,台灣的漢人騙原住民不懂,以苛刻的條件借錢給原住民之後,強迫人家的女兒當雛妓的事情,不就是這種「其俗」嗎?從大唐帝國到中華民國,都是一樣的搞法。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台灣展翅協會(原名「台灣終止童妓協會」)、婦女救援基金會、勵馨基金會,一開始都是為了這些事情才出現的。他們或許可算是一種現代的柳宗元吧!
且讀讀莫那能<鐘聲響起時--給受難的山地雛妓姊妹們> 這首詩,現在也編入了中學生的國文教材。
當老鴇打開營業燈吆喝的時候
我彷彿就聽見教堂的鐘聲
又在禮拜天早上響起
純潔的陽光從北拉拉到南大武
灑滿了整個阿魯威部落
當客人發出滿足的呻吟後
我彷彿就聽見學校的鐘聲
又在全班一聲「謝謝老師」後響起
操場上的鞦韆和蹺蹺板
馬上被我們的笑聲佔滿
當教堂的鐘聲響起時
媽媽,你知道嗎?
荷爾蒙的針頭提早結束了女兒的童年
當學校的鐘聲響起時
爸爸,你知道嗎?
保鏢的拳頭已經關閉了女兒的笑聲
再敲一次鐘吧,牧師
用您的禱告贖回失去童貞的靈魂
再敲一次鐘吧,老師
將笑聲釋放到自由的操場
當鐘聲再度響起時
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嗎?
我好想好想
請你們把我再重生一次...
面對這種不公平,柳宗元當的是柳州刺史,他只能想辦法開了一個用工錢贖身的救濟管道;柯培元當的是噶瑪蘭廳通判,他只能做一下道德呼龥。他們都沒有辦法撼動,也沒有想要撼動,這種中央集權帝國壓迫少數民族的結構。
所以說,難道我們讀歷史,可以停留在這種儒家官僚的聖賢之心上,就算了嗎?
我想不是,應當還要更進一步思考問題的本質。
歷史的教訓其實很明白:屈服於中華帝國「教化」的土人,最後都會淪落到「賤如土」的地位。只有不屈服的人,才能享有「猛如虎」的威名,保全自已的生活。
所謂的苗傜等少數民族,若是在土司首領下生活,在漢人士大夫眼中,會贊歎「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一旦「改土歸流」,被「編戶齊民」之後,就變成可以大割特割的韭菜了。
百代猶行秦法政,這是一種歷史的詛呪。成為中華帝國的臣民,接受中華的「教化」,其實更像是一條通往毀滅的不歸路。
今之台灣人、香港人,對於共產帝國之毒,是心知肚明了。但對於中華帝國之害,還有很多人尚未全部明白。
委曲求全當個聽話的順民,卑躬屈膝的乞求和平,將自由自我設限以便換取賺錢的機會,都是某種中華帝國的「教化」。儒家官僚痛恨有血性、有原則、有獨立人格的人(我是說「儒家官僚」,不是孔子)。共產黨員那就不必說了,他們連基本的人性和道德都是可以捨棄的。
彼所恨者,當是我等努力的方向。台灣人應當以熟番為借鏡,向生番學習猛如虎的精神。少了這點,所謂的台灣獨立,怕是沒有保證的空話。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