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簽名與陳澄波的簽名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
(修改过)
·
IPFS
·
在畫作上簽名、落款對我而言,曾是令人困擾的事情。一百年前的臺灣畫家,是不是也經歷過相同的煩惱?

簽名對學畫的人而言真是一門學問。

從國小五、六年級開始上畫室,準備報考國中美術班開始,在畫作上簽名、落款對我而言是一件令人困擾的事情。

還記得國中時,拿著水彩筆在紙張角落一筆一畫的認真簽上自己的名字,由於筆劃繁多,又還沒學會簽簡寫、草寫,寫起來既笨拙,字又大。國中美術老師看了既生氣又好笑,把我的畫貼在白板上,叫大家千萬別簽成這鬼樣子。這事直到現在仍記憶猶新。到了高中才總算學會簽英文或是草寫,看起來B格總算高了不少。

說起來,一百年前的臺灣畫家,是不是也經歷過相同的煩惱?

研究藝術史時,畫家的落款可供辨偽及斷定創作年代。將畫家作品按照生平排列,可以看到畫家簽名風格的嘗試與轉變。以臺灣來說,日治時期跟戰後中華民國時期,畫家在簽名上會有不小的差異(例如日治時期按照日語或閩南語發音簽署拉丁字母姓名的畫家,到了戰後則改成漢語拼音之類的)

以陳澄波(1895-1947)為例,這位戰後於二二八事件受難的臺灣畫家,其作品、文物被其家屬冷凍式的保存迄今。裡面包含不少陳澄波當時的素描簿,筆記本,便收錄了他在練習簽名時的記錄。依稀記得我也做過相似的練習。

陳澄波的簽名練習,SB25(38.2),約1938,紙本鉛筆,23×28.3cm,私人收藏

陳澄波的父親陳守愚是前清秀才,曾任書房教師。自幼受其薰陶的陳澄波,也曾接受過傳統漢塾教育。到了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及日本東京美術學校,陳澄波也持續接受漢字書法的習字訓練。雖然陳澄波的書法稱不上秀麗飄逸,但也稱得上規矩嚴整。

陳澄波在東京美術學校一年級時的書法習作,紅色線條是老師的批改。《鄭文公碑(部分)》,1924-1925,紙本水墨,29×64.6cm,私人收藏

不過書法歸書法,在油畫上簽得方方正正的會不會顯得很呆板呢?我想陳澄波也面臨過跟我一樣的煩惱吧,所以才在素描簿上畫時間練字。為了能在各種場合都簽得一手好字。

1941年,陳澄波與臺陽美術協會的畫友們一同去淡水寫生,以合作的形式完成一幅彩墨小品。紙張背後寫有時間、地點,以及畫家們各自的簽名。

陳澄波、李梅樹、林玉山、郭雪湖、楊三郎(楊佐三郎)、陳敬輝(中村敬輝),《淡水寫生合畫》正面,1941,私人收藏。
陳澄波、李梅樹、林玉山、郭雪湖、楊三郎(楊佐三郎)、陳敬輝(中村敬輝),《淡水寫生合畫》背面,1941,私人收藏。

看,陳澄波的簽名多麼瀟灑俐落,氣勢上不輸旁邊林玉山及楊三郎的筆跡。果然練習都是有意義的呢。


讚賞公民贊助連結:https://liker.land/ecthelion1993/civic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cthelion1993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ecthelion1993/ 美術史是研究美術品與時代文化交涉互動下的歷史研究,而當代讀者的閱讀及傳播也參與了美術史的形塑。五丁目期待透過不同形式的短篇筆記,提供關心文化、喜好藝術的各位一個富知識性的生活提案。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展覽分享】跨.1624:世界島臺灣

【物中所見的臺灣神社】#0 遺落在失落樂園的臺灣神社石燈籠真身

書展與藝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