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国人永居管理条例",我们应不应该歧视规划来的中国人?
如果你的朋友是一个非洲来中国的留学生,当他初次踏入异国他乡,在不熟悉当地人处事习惯的时候,很容易遭受歧视。但是当他逐渐适应了当地的文化环境后,状况便会改善。这是为什么呢?
真正的歧视,并不是基于肤色或种族,而是来自第六感。换句话说,人类所歧视的对象,是别人从旧环境带来的、跟当下环境不一样的集体潜意识。
我们人类进过几万年的演化,拥有了通过阅读呼吸、语气、举止、气味等等去感知细节的能力。依靠这些能力,人们会不自觉地从潜意识中识别出一个人是不是“自己人”。中国的地域歧视也是这个道理,上海人歧视外地人,靠的就是第六感。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上海人能够在对方张口说话之后的 3 秒内识别出一个人是不是老乡。《寄生虫》中男主人通过气味识别出司机的阶级地位,从而产生厌恶和歧视,也同样遵循这个原理。
新环境会对你的潜意识逐步重新塑造。在当地圈子里生活若干年后,你的行为习惯便会慢慢被同化成当地的模式,遇到问题时的第一反应也跟当地人做出的反应类似。这样别人也会不知不觉地把你当成自己人,歧视也就不存在了。
面对还没有被中华礼仪给完全熏陶的亚非拉留学生,我们可以带有善意的歧视。歧视是人类自然演化出来的一种必要的免疫能力。歧视所扮演的角色,相当于本土文化的守卫者。在社会活动中,发挥着阻止外人轻易改变自己圈内文化的作用。
近数十年来,白左思想占主流的西方国家和日本,经历了一波又一波倡导无差别消除歧视的热潮。这些思想大多由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发动,带来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女性和同性恋的权力越来越多了。而且得益于白左思潮,很多留学生在国外也不会像想象中的那样经常受到歧视了。
但是,无偏差的消除歧视,也造成了外来文化过分侵蚀本地文化的担忧。例如伦敦和巴黎的伊斯兰教问题,近年来一直困扰着当地的市民。无差别的消除歧视,等于将本土文化圈的守卫者解雇了,那么当遇到极端文明发起进攻的时候,当地人真的能承受得住吗?
包容多元文化的确是应该提倡的,但若彻底消除歧视,只会有利于极端文化对本地文化的破坏,形成回火效应,最终结果反而是破坏了文化的多样性。
虽然歧视本身属于文明的免疫力,但是我们应该反对歧视所引发的过激反应。例如语言侮辱,肢体攻击,以及其他所有损害他人利益的发泄行为。我们需要多一点耐心,多给外来留学生一些适应环境的时间,把歧视转换成一股积极的力量,以身作则,发扬自己本土文化中的优秀之处,感化那些你所“瞧不起”的文明地区来的留学生。那样等他们毕业拿到中国“永居”的时候,可以跟我们无缝地生活在一起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