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中觀根本慧論精華三品(傳授於2006年)|第十八品
📘學習範疇
中觀根本慧論精華三品(傳授於2006年)|第十八品
📖文獻筆記
第十八品——觀我法
倘若我為蘊 則成生滅者 若別於諸蘊 即無蘊性相【第一偈】
當提到「我」時,會將顯現在心境當中的蘊認為是“我”呀!例如:談到名叫札西那人時,會在心中呈現出札西的蘊體,從札西的身軀——體型、顏色等等情況所顯現在內心的印象而去認定札西呀!
以自己為例,說到「我」時,會從心境上呈現出蘊,並將其認定是「我」。在內心所認為依賴彼而安立的那個「我」會如何顯現在心中呢?是蘊的掌控者;就像身體可以被指出來,所以,內心認為「我」也可以被指出來。但是,假使如同所認定的那樣——因為可以指出個別的蘊,所以「我」也應該可以被指出來,如此便是在“有無”上做思維。
「倘若我為蘊」——如果將蘊安立為我,例如:像是蘊當中的意識。總之,假使必須滲入蘊當中而安立我,則最終除了意識之外無他——只能在識之上,此外別無他途。識分為根識以及意識,根識並不具思想,所以要在意識上做考慮。
意識有粗細許多種類,當如是作思維時,最終會落在“明光”之上。如果在“明光”上做思索,則“明光”是“我”的話,應該要能說成「我的明光,我的最極微細心」;這樣又變成不妥貼。同樣的,像是將“明光中止、明光現起、明光隨眠”,說成「我現起、我隨眠」就很困難。
然後在明光階段應該要有我,但是當必須將明光本身安立為我時,卻又不恰當。如此一來,地水火風一切大種皆消融,而只剩下明光之際——若要是什麼,則除了應該是明光之外,否則別無他途呀!平常會認為我是存在一般的蘊之中,但當思及消融次第時,就好像是將內外全部都翻出來察看,並找不到任何存在之處呀!
這樣一來,「倘若我為蘊,則成生滅者」說明:蘊為多樣性以及蘊經常會有生滅,變成“我”也如是;同樣的,投生到來世的時候蘊會更動,變成“我”也必須要轉換。如是,出現許多不妥當之處;故說:「倘若我為蘊,則成生滅者」。
「若別於諸蘊,即無蘊性相」說明:如果別於蘊而有其他的“我”,一種非依賴蘊而安立、不須觀待蘊而自主存在,則無法從蘊體的老少而安立“我”的老少。另外,蘊體上有男女之分,從具有男性或女性特徵方面而分辨我是男性、我是女性,像這樣也無法區分。假使“我”不須觀待蘊而獨立存在,就無法如是安立;故說「若別於諸蘊,即無蘊性相」。
如此一來,所謂「我」是因為無明習氣,所以才會在內心認為是掌控身心的主人、覺得是存在外境之上;否則,對於“根本不存在”是能夠在心中獲得確定。洛桑確堅大學者在《互辨實執》曾說:「緣蘊而稱我,唯破其實有,無遮作為境,不失具清明。」於此專心一志作串習,若熟諳則可壞損實執;如同《互辨實執》所說,應當生起如是之心念。
當產生這種「我不存在」的念頭時,則
若我無自性 我所豈變有 斷我我所故 無我我所執【第二偈】
無我我所執 彼亦非為有 無我我所執 凡見即未見【第三偈】
這應該是在“空性真實有”上做思維。
若於內及外 斷我與我所 近取即止息 彼盡故生盡【第四偈】
將執著我的薩迦耶見遮除,然後滅除執著我所的薩迦耶見。同樣的,於蘊等亦觀見非真實,「士夫非地水,非火非風空,非識非全部,除此何士夫。士夫六界合,是故非真實,如是界各別,聚集故非實。」猶如以上所說,總之“我”非自性有,根本非如同顯現般存在;當思及這樣的無我時,對於以“我”為基礎所安立的輪迴涅槃之有、寂,亦不存在。
同樣的,佛陀聖者本身只不過是依賴無漏蘊而安立“我”,此外並沒有一種具自相有的佛陀聖者;以此所代表的有、寂一切可能存在的事物,從觀見真實性之心識上,便會產生將這些戲論全部遮除、止息的體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