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第二種人》
前些日子因著倪匡仙逝,諸多懷念的貼文、評論紀念這位創作者,我想他的影響力是遍及好幾代人。
引介倪匡給我的是小學四年級的導師,她在課堂上不知為何提到一句話:「當一杯水你沒有看著它的時候,它是什麼樣子?它還是一杯水嗎?」她接著告訴大家這句話是一位叫做倪匡的作家說的。
我無法憶起老師說這句話的上下文,就一直記得我在簿子上寫下「倪匡」二字。
後來家裡陸續出現倪匡的衛斯理系列,然後國中時不知哪位叔伯送了一套遠景版,有沒有全不太確定,反正很多本,我著迷的一本一本看。
當初老師轉述的那句話,我沒有進一步確認究竟是不是倪匡說的,但是那個年紀對於未知的接受度很寬廣,真正開始讀衛斯理之後,確實沈浸在平行宇宙裡好長一段時間,那是閱讀的最高境界,無我卻有我。
科幻作品很多,但是凡事扯到外星人、內容神奇又唬爛、欠缺科學根據,卻讓人無法自拔的,我以為只有倪匡。
倪匡作品裡我比較著迷的是衛斯理系列,他的天馬行空剛剛好接上那些讀完亞森羅蘋、需要更多補給的少年,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種人》,最初報載時間是1980-1981年,這並不是他最有名或是最為廣為討論的作品,卻是少數跟外星人沒有關係的故事,對在當時開始上生物課的國中生來說,書裡的理論不無可能,十分可信。
故事始於一起飛航事故,在場的四位證人們證詞指向機長,因為機長的失控造成緊急迫降而發生意外。
書的前1/3 是在描述衛斯理和白素參與這起調查的原因和過程,有許多謎樣的線索,各自獨立,一無所獲。推展到一半的時候,發現這四位證人的背景有許多相似處,莫非有隱情讓他們串證陷害機長?
四位證人都是在嬰兒時期就被送到孤兒院,家裡後院都設有一座巨大的溫室,養了很多植物,他們家的壁爐未曾使用過,或可推知他們有不怕冷的體質,還有一個奇特的相同點,就是他們被惹怒或是心急的時候,他們會出現一閃而過 「臉都綠了」的神色,就是字面意思,臉都綠了。他們還都有「化身」的能力,可以同時出現在不同地方。
追查過程堪稱平安,沒有動武、也沒有精彩的飛車追逐或是如臨險境,頂多衛斯理耍耍開鎖的小技巧或是順手摸走警察的配槍這種不影響故事發展的技術,與其他作品比起來倒是平淡無奇得很,但我卻跟著這對夫妻的百思不解,對這四位證人的來歷也產生興趣。
原來機長在執行任務中間發現了這四個人的身分,一時驚慌而操作失誤,造成失事。但是機長無法講述到底發生什麼事,只能反覆說著「他們不是人」。
他們確實不是人,但是人是什麼?如何定義 「人」?這是倪匡在這書裡提到的第一個疑問。
生物學上,人是指智人,由人猿演化而來具有高度智慧,有情感認知的、有社會性的靈長類動物。與動物相反的就是植物,不具神經系統、沒有感情。
動物和植物都有生命,於是倪匡提出了第二個疑問,生命從何而來?
生命起源主要是從無機物到有機小分子,從有機小分子到有機大分子形式,然後演化到初始單細胞生命,然後在進化過程中演變成植物和動物兩大類,繼續演化就出現了所謂的高級生物。
這個演化過程中是不是只演化出動物和植物兩大類而已?這是倪匡提出來的第三個疑問,難道沒有可能出現另外一種生命型態?
「地球在一片混沌之際,什麼生物也沒有,既沒有動物,也沒有植物。後來,漸漸地,原因不明,出現了生命的原始形態,這種才出現的生命形態,也根本無所謂是植物或是動物,只是一種生命的形態。漸漸進化,才演變為原生物,成為兩大支,一支是植物,一支是動物。....當生命形態從原始分成兩支,理論上當然也有可能有第三支,第三支的(生命)形態如何,不得而知,但既然現有的生命分成植物和動物,那麼第三支的最大可能,自然是動物和植物的混合。」
從演化的角度來看,這個第三支的生命形態,當是兼具動物和植物的優點。
一直到書的最後1/5處,「第二種人」的題旨才顯現。
但是,如果這是一種高級生物,不是應該更能適應環境、主宰地球,才應該是萬物之靈嗎?這是倪匡接下來提出的疑問。
「這類人的性格中根本沒有傷害他人的想法,他們是動物和植物的混合體,你什麼時候看見一棵樹去傷害另外一棵樹?他們和純動物演化而來的人相遇,一定無法生存。在公平的競爭下,他們也許佔優勢,但是在動物的侵略性、殘忍性、自私性之下,這一類人,就像一個完全不設防的的城市面臨著最新武器的強大攻擊,根本沒有抵抗的餘地。」
那這樣的「第二種人」應該會是什麼樣的形體外觀?因為人的外形是為了適應地球的生活的環境而演化而來,所以如果生存下來的另外一種高級生物,應該也是跟人的外形差不多,或許,不同的只是他們呼出氧氣,吸入二氧化碳? 這是倪匡提出的最後一個疑問。
以上的疑問和假設,自然是作者藉著書中人物之口道出,有什麼科學根據我不知道,但是當時在我的腦袋裡種下一個種子,不必想像外星人,在地球上就有可能有許多種不同的「人」或「不是人」的生命體,是和我一起生活在相同的環境裡,甚至,就在我身邊。我們只是因為外形相像,而以為「我們都是人」,殊不知在演化上的未知,我們之中有可能有人「不是人」。
這樣的假設當然要有舉例佐證,四位證人中有一位,在小時候曾經因為堅決不願意做一項化學實驗差點要被退學,什麼實驗?就是用吸管對著石灰水吹氣,證明我們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會生成碳酸鈣(caco3)而讓液體變成混濁。他平常是一位聽話乖巧的孩子,卻堅決不願意做這項實驗,就是害怕「第二種人」的身分被發現。
倪匡甚至安排了不知有魏晉的桃花源。如果桃花源沒有外面的人口加入,同一批人住了好幾代,不就只能是近親通婚,這樣會有遺傳疾病,有不健康的下一代甚至無法存活,人口會越來越少。那桃花源為什麼會欣欣向榮呢?因為「第二種人」有植物的特點,可以無性繁殖(插枝)。這一點我倒是相信了。
故事的結局沒有什麼精彩之處,「第二種人」回到一個避世無爭的地方,回到他們的桃花源。
這個故事留下一個可以讓人懷疑,也可以讓人思考的問題。我記得讀完這本書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我在路上行走時都會疑神疑鬼,在公園裡散步、做運動的大人小孩們,我都不禁多看兩眼,他們是不是在行光合作用?
我相信「第二種人」的存在,也因為這樣,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尊重彼此,維護一個物種多元的世界,讓所有的生命可以和平共存,沒有誰需要躲進桃花源。
現在想來,這大概是倪匡留給一位地球少年的禮物吧!
謝謝!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