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正名

曜靈
·
·
IPFS
·
香港哲學家李天命曾喺《李天命的思考藝術》一書中提過,語意迷糊,係政治野心家操控人嘅工具,而「國」字就係一例。
建議新造「國」字

正如梁啟超、顧炎武所講,滿清以前,「國」嘅意思同皇權掛勾,亡「國」只係換個姓氏。當時東亞大陸上嘅人,一般稱為「支那人」,支那係一個籠統嘅地理名,只能肯定係指東亞大陸上某範圍嘅土地,確實範圍及演變,留待歷史學家斟酌。

「中國」一詞,雖然喺唔同嘅古代文獻中出現,但梁啟超創造嘅「中國」,係包括「支那人」嘅「國」,即「國」嘅意思,已由皇權轉變成民族國家,亦因此,蔣介石可理直氣壯要求日本棄用「支那人」嘅稱呼,改稱為「中國人」。[1]

假如「中國人」只能夠「跟隨中國領導」,「中國」仲係唔係梁啟超所創造嘅「中國」?如果唔一樣,「中國人」同「支那人」喺意思上又有乜野分別?我無答案,留返俾大家諗。

但我認為,要彰顯梁啟超嘅初心,有必要將「國」用新字代替,例如:

上「眾」下「土」。

補充一點,「眾」喺商嘅卜辭入面,解「自由人」,而「民」指奴隸人牲,呢個意思,到西周先開始改變。因此用「眾」比用「民」好。


[1] 從1913年到1946年間,中華民國政府和民間多次要求日方停用支那一稱。1913年10月16日,中華民國北洋政府駐日代理公使向日方要求廢除「支那共和國」稱呼,改稱「中華民國」,但被日方拒絕。在《二十一條要求》交涉、巴黎和會及五四運動時,中方對日方堅持使用支那一詞進行抗議,亦未獲理會。1930年,國民政府明令拒絕接受使用支那來稱呼中國的日本公文書。最終自1932年起,日本在外交場合中不再使用這個名詞。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盟軍佔領時期,駐日盟軍司令部(GHQ)政治顧問團對「支那」稱謂進行了調查,確認「支那」稱謂含有蔑意,被廣泛認為是一種對中國的歧視用語,且被用於仇恨中國的演繹上,指導日本政府應予改善;1946年,日本政府通令日本國內公文書中不可使用支那名稱。(維基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曜靈筆名「曜靈」,來自楚辭《天問》「角宿未旦,曜靈安藏?」,角宿二星,曾被認為係天門,太陽昇起必經天門而出,屈原於是問太陽夜晚匿埋咗喺邊?太陽匿埋咗,唯有磨劍到天明。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中国民間信仰應去蕪存菁 — — 賄賂

中国民間信仰應去蕪存菁 — — 黑鏡

〔轉〕無大台、Be Water 始祖:古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