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 註釋拾遺|第24期|Let’s Write More Notes

SAMPLE
·
·
IPFS
·
圖書館畢竟有限,隨着互聯網發展,註釋已逐步從書頁上解放,變得更為普遍,滲入生活各處,甚至織起了新型的社交空間。今期《Sample 樣本》檢視註釋的多種面貌,探索註釋的附加意義。於此,註釋採以最為寬鬆的定義,只要是附在文本上的筆記即可。封面專題追溯註釋的歷史,勘查當前的應用方法,發想註釋的發展,繼而鼓勵各位重新思考自己撰寫筆記的方式,將註釋拉入生活,調適我們與資訊的關係。

原文刊載於Sample雜誌IG

在大學圖書館裡,我偶遇過一本相當神奇的書。那是一冊《#少年維特的煩惱》,一九九九年由三聯文庫出版,中譯者為楊武能,索書號 PT2034.C34 W35 1999。這本書固然與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有若干關係,然而真正令它變得獨特的,是因為書本的目錄頁上,有人潦草地寫下了一段文字:

I don’t wanna forget you

I’ve never change my mind that

I’ll love you forever

I don’t care how fool it is,

I will let my dream come true

I don’t care how hard it all is

這些字詞,究竟是在何時寫下的,又是向誰投去?那是在成為館藏之前,又或之後?這些表白的話語,到底是一份潛藏的宣言,還是一封已然寄出的情書?翻查書後,圖書館員曾寫有備註:「有水漬。」那就代表,那是在進館後才出現的文字嗎?多年以來,這部書又經過多少次交換?來到我的手上,我就搖身一變,化作收信人了。

是的,書籍上的墨痕筆跡,總是帶有些許浪漫的想像。不過,浪漫以外,這更印證了,書籍本身就是一個交流的空間,讀者在此留下旁註、註釋,已幾近一種社交了。閱讀註釋,想來就如同書中拾遺,而這些筆記將會如何發展下去,就端看後來者將之帶往何方了。

圖書館畢竟有限,隨着互聯網發展,註釋已逐步從書頁上解放,變得更為普遍,滲入生活各處,甚至織起了新型的社交空間。今期《Sample 樣本》檢視註釋的多種面貌,探索註釋的附加意義。於此,註釋採以最為寬鬆的定義,只要是附在文本上的筆記即可。封面專題追溯註釋的歷史,勘查當前的應用方法,發想註釋的發展,繼而鼓勵各位重新思考自己撰寫筆記的方式,將註釋拉入生活,調適我們與資訊的關係。「附錄與補遺」從文學作品出發,剖析註釋作為文學手段的呈現,怎樣生出更多有趣意義。「註釋的註釋」則循歷史而行,觀察註釋如何架構及超越各類文本。創作專題以「Re:」為名,邀請作者以現有文本為基礎,另作註釋、回應,既是回覆,也是重複。

註釋原是一種對文本的反應。假如,科技讓我們能將世界讀成資料,註釋也就成了回應、解讀、介入世間百態的方法,繼而讓人共享知識,開展討論,組織力量,推動事物發生、變化,Let's write more notes。

____________________

#Sample樣本 #香港文學 #設計 #閱讀 #文學 #評論 #藝術

#literature #graphicdesign #hongkongart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SAMPLE❛ 如果可以這樣做雜誌 ❜ http://linktr.ee/samplemaghk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HOME|家在何處?

為何遊戲需要筆記?

不會腐爛的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