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寫作能力,以雪崩速度在崩壞!」其實,我也曾有同感……

鴻雁東南西北飛
·
·
IPFS
·
三年前的某一天,我心血來潮打開早期的寫作資料夾,裡面收藏著一篇篇的學生作品和獎狀的掃描圖檔,其中好幾篇還登上各大兒童報刊。看著孩子們的傑作,我不禁回憶起當我還是一位菜鳥老師時,和最初的幾批學生互動的時光,是多麼的美好。「唉……才短短十年,怎麼學生程度落差這麼大?」但轉念一想,我馬上打臉自己……

日前,一位資深教師在臉書上發表貼文,指出「台灣學生的寫作能力,正以雪崩的速度在崩壞」。貼文一出,隨即引來大批老師和家長的附和,甚至有媒體報導;但不出兩天,名作家廖玉蕙卻老實不客氣地批評他的觀點。

說實在的,雖然我的教學資歷沒有那位老師那麼深,但也在教作文整整十年後,真真切切感受到學生的寫作能力正崩壞中。

三年前的某一天,我心血來潮打開早期的寫作資料夾,裡面收藏著一篇篇的學生作品和獎狀的掃描圖檔,其中好幾篇還登上各大兒童報刊。看著孩子們的傑作,我不禁回憶起當我還是一位菜鳥老師時,和最初的幾批學生互動的時光,是多麼的美好。

可是,當思緒拉回到現實,我想到最近在教學上遇到的挫折--學生上課吵鬧、寫作敷衍了事、內容空洞、語意前後矛盾、滿篇錯字……

唉……才短短十年,怎麼學生程度落差這麼大?」我忍不住感嘆。

算了,還是沉湎於過往的榮光吧,我又繼續點閱十年前的學生作品。看完作品,我開始點閱那時在課堂上所拍的照片,一張張的稚嫩而熟悉的面孔閃過眼前;第一時間,我找到那幾篇傑作的小主人,心頭一陣溫暖。

然而,隨著越看越仔細,許多早已忘卻了的面孔也一一喚醒我的記憶--那是上課吵鬧講不聽的、那是語文能力奇差連標點也不會的、那是腦袋空白沒想法的、那是句子老是寫不通,害我多花幾倍時間批改的……

我不禁懷疑剛剛冒出腦海的「學生程度不如十年前」的念頭,是怎麼產生的?稍一轉念,我馬上打臉自己:

笨蛋!你會特別把寫得差勁的作品掃描建檔起來嗎?當然是收藏優秀的作品嘛。現在翻閱那些作品,不就誤以為當初教的學生比較好嗎?

以前,遇到那種總是貶低新歌,推崇「老歌還是比較耐聽」的長輩,我會在心裡翻白眼並吐槽他:「啊不就是你把不耐聽的老歌都忘光光,只記得耐聽的?」遇到那種貶低年輕藝人,推崇「老一輩的藝人還是比較有氣質」的長輩,也會在心裡嘲諷他:「啊你怎麼可能記得那些沒氣質的老藝人,當然只記得自己喜歡的啦。」想不到,年紀漸長,我也跟我所不屑的長輩為伍,批評起這一代的孩子,到底發生什麼事?

原來,我掉進了倖存者偏誤(survivorship bias)的思考盲點中,滿腦子都是當年表現好的學生,於是以偏蓋全以為當年所有的學生都不錯。然後又不小心將近來教學上的挫敗情緒投射進來,放大現在孩子的缺點,而沒見到他們的優點--看來,我並不是一位相當稱職的老師。

現在的孩子,在3C產品的宰制下,也許語文能力真的稍稍落後於以前的孩子。但不能否認,他們的圖像和影像創作能力遠遠超過我們;至於現代表達工具的多元化,也讓他們有更多伸展的舞台,並一定得局限在寫作。

回想起自己學生時代,一位三不五時把「一代不如一代」掛在嘴邊的國文老師,一天到晚貶損我們的寫作能力,時不時炫耀他們當年寫作文可不是用原子筆寫,而是用毛筆寫(他如果知道我現在都是打字寫作,應該會崩潰吧)。當他沉浸於過去,而無視於工具的革新,其殘酷的下場就是被時代淘汰……(說句不要臉的話,在Google搜尋我的名字,可以找到許多我的文章;但搜尋他的名字,卻找不到半篇文章)

真心建議:不要光憑感覺做出「一代不如一代」的結論,否則會不小心掉進思考的陷阱中,引起世代對立。況且,說不定是「(上)一代不如(這)一代」也難講。

所以,假如那位抨擊「台灣學生的寫作能力,正以雪崩的速度在崩壞」的教師,有把執教以來二十餘年的學生作品,無論好壞全部搜集起來和現在學生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較;接著,再把資訊整合能力與數位工具的使用能力列入評比,我想會更有說服力的!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